上一版/ 10版:农村财富-饲料、动保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中小养殖场存在,预混料就会存在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6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杨再


■《“预混料将退出市场”耸人听闻》后续
  《南方农村报》5月30日报道,当前饲料行业中,“预混料占据中小型养殖场,浓缩料只有极少数散养户在用,全价料是散养户和超大型养猪企业在用。”如此看来,未来饲料市场发展趋势就要看中小型养殖场比例有多大?中小型养殖场还能存在多久?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姚民仆在2009年成都展会上所作的“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中介绍,2007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商品猪的猪场和专业户有220万户,出栏肉猪2.7亿头,占全国肉猪出栏总数的48%。也就是说,年出栏50头以下商品猪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目前还占一半多一点。又一个资料显示,我国生猪生产中年出栏1-9头的占52.87%,这部分即为散养猪,如果把年出栏10-49头的也统计在中小型养猪场内,这部分占18.39%,两者相加共占70%以上。“《南方农村报》5月30日的报道称,目前预混料占据了90%的广东中小猪场,如此高比例的市场需求量,怎么会很快退出市场呢?
  有人说,预混料将退出市场是一种宏观预测,是为了指明一个发展趋势。武汉艾立动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乾信认为,我国预混料市场会越来越小,这一定是大的趋势,这跟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冯定远教授亦认为,预混料市场萎缩是大趋势,但时间不会太短,起码要10年以上,这个过程与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同步,规模化越发达,预混料的市场就越小,因为大型养殖企业一般都用全价料。如此看来,未来预混料市场能做多大,决定于规模化的速度。
  对此,可以听听不同的声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原理事长王林云教授在《猪业科学》(2008,9期)上发文提出:“控制猪病毒性疾病应从猪场的场址选择、猪舍建设开始。各场之间要有一定距离(1-3km),多点分散。猪场的规模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中等规模为宜,母猪数量在50-300头之间,肉猪在1000-6000头之间,自繁自养。”
  据全国机械化养猪协会陈健雄博士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近100吨,相当于1个5-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的COD、BOD5和SS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养猪场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即使迁移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后果是一样的。因此,养猪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关键在于猪场周围有多少农田、林地、果地、菜地、鱼塘能“消化”一个万头猪场每天排放出来近100吨的粪尿、污水和废弃物。如果按王林云教授提出的养猪场以中等规模为宜,那么预混料在中型饲养场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有人说,预混料市场混乱,门槛太低,小预混料厂较多,给饲料和养猪业安全带来隐患。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个市场将萎缩,上述的观点确有实例可证。但看问题还要看另一面,现在的预混料已经加入许多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肽制品、饲用寡糖、有机酸、有机微量元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已经开始研制出“治未病“动物预防保健体系的天然提取物,以替代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诚然,预混料市场混乱给一些不法分子售卖、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苏丹红、喹乙醇等留下可乘之机,但这不是主流现象,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饲料添加剂的主导产品,切不可顾此而失彼。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
            杨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