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版:农村财富-农村金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小额贷款公司转村镇银行细则已下发
有专家质疑 也有小贷欢呼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6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郭任旭

  中国注册资本最高的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现已吸收存款2.7亿元。

  □本报记者 郭任旭

  2009年6月17日,本报记者从广东省银监局获悉,中国银监会已于本月12日向其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通知”(下简称“《暂行规定》”)。
  这个消息,无疑是让挣扎在资金困境的小额贷款公司,看到了沙漠中的绿洲。
  根据该《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的主要条件包括:新设后持续营业3年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净资产大于实收资本等。同时,《暂行规定》也再次明确了转化的前提:“以确定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拟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召开股东大会,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债权债务处置、改制工作作出决议。
  按照这一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将坚持2008年5月份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根据该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改造为村镇银行。”
  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则明确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副所长杜晓山认为,在解决后续资金以及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转制的确存在着很多的吸引因素。但他却对改制要求引入银行最大股东这一规定充满质疑。“根据我长期的考察和了解,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大股东都是不愿意这样转的。”杜晓山强调,按照正常人逐利的心理,怎么会愿意从大老板沦落为小伙计呢?对于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而言,他们将继续等待更好的政策。
  对此,专家与实践者们各有看法。“很简单的,要大股东变成小股东,怎么可能?”杜晓山坚持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转变村镇银行,按照目前规定还难以实行。
  但在广东省,却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正为此消息欣喜不已。“绝对愿意啊!”梅州市梅江区中农信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李东强对转制,态度斩钉截铁。而在中国注册资本最大的中山市石岐区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黄志聪同样是用毫无商量的口吻强调,“路是这么走的!”
  对转制操作性的争论未休,三农专家姜柏林对转制提出的质疑更深一层:“这根本无法触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在他看来,小额贷款公司不该发展为村镇银行,而应该是信用担保合作机构。
中山市石岐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聪: 有好处,没坏处
  当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担心着失去控制权,无法逐利时,恰恰正是盈利问题,成为了另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开门迎接转制的最大动力。
中山市石岐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石岐小额贷款”)的老总黄志聪最近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有些苦恼。
  在黄志聪看来,即使在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石岐小额贷款公司还是规模太小。当地金融办6月份最新统计显示,该公司90%的贷款都是联保业务。对此,黄志聪非但没觉得是业务创新,反而大倒苦水。“给我10亿元的联保,我愿意做,给我10万元的联保,我怎么做?”在他看来,该公司目前的联保业务成本太高,实在是竞争不过大银行的无奈之举。“抵押贷款,怎么会来这里做?肯定去找大银行啦。拿来这里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抵押物。”
  由于深感“小贷与银行分蛋糕不易”,截止2009年6月中旬,注册资本为两亿元的石岐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余额却仅为三千万左右。困惑中的管理者们对转制村镇银行,迎来大银行加盟,自然极是欢迎。
  除了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也成为了石岐小额贷款公司迎接转制的另一个动机。
  按目前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按工商企业来征税,而不是按金融机构来征收,结果,25%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一下子就把利息收入吃掉了30%。而按照该公司目前不到20%的贷款利率,实际的资金回报率还达不到8%。在利润回报很高的金融业,这样的结果让黄志聪心理不怎么平衡。
  现在,成本的困境似乎同样在转制为村镇银行的路子中找到了化解之术。首先,作为商业银行机构,上述的税率将大大降低。而在黄志聪看来,更重要的是,同样是发放贷款的资金,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是不计入“成本”会计科目的,而转为村镇银行后,靠存款资金来发放贷款,在纳税时还可以先把存款资金作为“成本”来抵扣“收入”,这样纳税自然就大大降低了。黄志聪向记者强调,这就叫做“赚利差!”
  对于转制后,实际控制权的让渡问题,总经理黄志聪和常务副总经理罗炳盛都忍不住笑,“我们现在最大的股东就是政府呀,转不转村镇银行,我们都不是话事人。”
梅州市梅江区中农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强: 资金回报率才是关键
  梅州市梅江区中农信小额贷款公司(下简称“中农信”)是一家由梅州市中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将正面撞上“让渡实际股东控制权”的问题。但是被问及转制将变为小股东,总经理李东强却连声强调“绝对愿意!”
  对于李东强来说,目前更大的问题是资金的瓶颈。
  中农信注册资本仅3000万元,在小额贷款公司里面不算大,但是业务发展却很迅速。截止6月17日,该公司已经发放贷款1800多万,占资本金的60%以上。这让李东强逐渐感觉到资金吃紧的压力。
  其实,早在2009年3月25日,中农信率先在广东省挂牌开业时,后续资金的问题已经成为李东强考虑的重点。开业当日,广东省金融办领导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望转为村镇银行的说法也一度令李东强兴奋不已。
  如今,官方细则出台,对于李东强而言,为摆脱这种资金短缺梦魇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当然,和许多小贷贷款公司相似,让李东强如此心动的,同样是利润这跟魔法棒。
  “按照平均一分二的贷款月利率,中农信一年有15%的毛利润率。但是公司20多个人,扣除运营成本和税收成本,资产回报率一年还不到10%”。李东强同样接受不了在获利性较好的金融业,收割这样一种盈利结果。但李东强觉得利润低,不仅仅是税收负担问题,更大的还在于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现在每天打电话和上门来咨询贷款的人还是很多”,李东强表示资金紧张之下,只能是挑选客户来做,白白放弃了很多商机。
  与石岐小额贷款公司在激烈竞争下略显疲倦的状态相比,李东强却对市场有着极高的信心,“农村市场很大的。做个三四亿肯定都没问题。”在他看来,只要把规模做起来,利润率肯定能上升,关键是资金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李东强自开业之日起,便奔波于当地的银行间。直至今日,融资却未有结果。
  “农信社要求抵押,小额贷款公司怎么可能有抵押物?建行和农行也在谈,但是他们也很困惑,表示只要我李东强能找到给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的先例,就好办了。”结果,在当地金融办一齐努力寻找之下,李东强发现确实无法给银行提供样板,贷款洽谈也停滞不前。
  现在,转制为村镇银行的说法显然能解决李东强所困扰的这些问题。在他看来,什么控股不控股,找来一个银行股东,还能带入一套成熟的机制,这肯定能帮他把资产回报率做起来。
  在这点上,无论是大股东李东强,还是小股东黄志聪,有着高度的一致,“做不好,控股有什么用?”
草根金融专家姜柏林: 小贷不应想着转为村镇银行
  中国农村小型信用组织发起人姜柏林认为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农村金融的基础是合作金融!”无论是小额贷款公司还是村镇银行,都触及不到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姜柏林看来,小额贷款公司不应该想着怎么去转化为村镇银行,而是应该成为一种信用担保组织,从银行那里批发贷款,然后零售给农户。
  姜柏林考察认为,国家其实就是想把风险控制在原有的金融系统内,才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后,由银行作为最大股东。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批发贷款,再发放给农户,同样是能把风险控制在系统内。“同样一笔300万的贷款,发放给一个项目,或发放给300个农户,哪种风险小一点?肯定是分散贷款的。”
  姜柏林觉得目前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都“追逐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这种批发商模式的营利性。“你给大银行降低了风险和成本,肯定能从银行拿到更低的批发价,这个差价也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而在他看来,“只要先搞一两个试点示范,大家看到能赚钱了,肯定也跟着来了。”
  至于怎么从银行批发贷款,姜柏林认为,国家的扶植资源应该整合得更好。像农发行这样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该承担起培育和支持的作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