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版:农村财富-作物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软腐病威胁乐昌万亩张溪香芋
专家称,为减少传播源,建议将已染病的香芋连根拔掉,并集中烧毁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7月14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徐建华

  软腐病、疫病爆发使得香芋叶片大量腐烂。

  □文/图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完了,今年又要亏了。”近日,乐昌市乐城街张溪村民廖福忠沮丧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家里的一亩多香芋,像2008年一样,今年又大面积爆发软腐病和疫病。目前香芋已经长到1.5米高,部分芋头出现中空腐烂,叶片布满斑点,芋秆发黄。
  据了解,6月以来的高温多雨天气是这两种病害爆发主因,造成包括乐城街在内的常来、廊田、北乡、坪石等乐昌市香芋主栽镇共1万亩左右的香芋发病。
前年价高去年扩种
  “5斤重的单价5元/斤、6斤重的6元/斤、8斤重的8元/斤……14斤重的14元/斤,如此高价历年罕见。”描述着2007年香芋的好行情时,廖福忠情绪依然激动。那年他的一亩多香芋,仅25个超过10斤重的香芋,就卖了近3000元,总收入近1.3万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约9000元。
  当年,包括廖福忠,整个张溪村民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500亩左右的香芋给张溪村民带来500多万元的收入。
  据悉,张溪香芋个头大、体形长、皮薄、纤维少,熟后全身粉细松软、香味浓、肉质粉、口感好,多年来旺销珠三角及港澳市场。因个头越大越适合送礼,促使香芋价格也跟着重量增加而升高。
  廖福忠说,香芋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为0.9-1.2万元,效益远比水稻、蔬菜等作物高。“这势必刺激农户扩种。”乐昌市植保站站长赖自山说,自那年后,香芋种植在乐昌迅速扩大。2008年香芋面积比2007年翻了一倍,达到了1万亩左右。出现了像长来、廊田等种植新区,形成了一街四镇(乐城街、长来镇、廊田镇、北乡镇和坪石镇)的香芋种植带。
老区病重连累新区
  然而迅速扩种的背后,却形成了以张溪为核心的病害高发区域。
  赖自山说,张溪已有400多年香芋种植历史,于2008年9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过,这两年病害发生越来越重。“这是近10年来从没出现过的,之前只轻微发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场看过张溪和廊田等地的部分发病芋田后,前来考察乐昌香芋种植的罗定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张汉均认为,近两年来,6月多雨高温的天气利于病害爆发,但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地已经累积了大量软腐病和疫病病原。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自然容易爆发。
  “而随着老区的带菌种子流传到新区,病菌也得以迅速扩散。”纵观今年整个乐昌香芋种植区病害发生情况,张汉均认为,老区是发病核心,并已辐射到新区。
  这点得到了赖自山证实。赖说,去年张溪等种植老区,田块软腐病发生率是30%左右,疫病的病叶率50%-60%;而像廊田等新区,则偏轻发生,大约为10%。
种芋成本逐年加大
  病害发生反复无常,农药成本大幅上升,亏本就不足为奇了。
  在采访中,廖福忠提到最多的就是近两年来种芋成本直线上升。他说,为种出更大的芋头(个重在三四斤以下的价格只有1-2元/斤),大家都加大肥料投入,而农药成本更高。
  廖福忠回忆说,在2008年种季,他为种出更大的芋头不惜血本,加大投入。不过天公不作美,那年6月多雨高温,使得往年轻发生的疫病和软腐病今年大面积爆发。而为保丰收,他不得不增加喷药。一造下来,一亩多的香芋花费近4000元购买农药和肥料。最终因个头小没产量,他亏了1000多元。
  不过,一想到2007年的好光景,今年他还是决定再博一次,并大力投入。然而近期疫病和软腐病的再次“光临”,让他的梦想几近破灭。截止目前,他已经打药15次,包括肥料钱,总共花了近2000元。而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雨水仍然很多,恐怕喷药还要继续,这意味着成本还会增加。
  赖自山说,目前是芋农最困惑的时候,不防,怕失收;防,连续的喷药又是一笔大开销,结果很可能是亏损。
  对此,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蔬菜病虫害研究室副研究员包华理表示,虽然防治疫病和软腐病目前没有灵丹妙药,但只要控制得当、交替用药,还是能降低损失。他介绍,为减少传播源,建议将已染软腐病的香芋连根拔掉,并集中烧毁;同时考虑到疫病和软腐病都可以通过土壤、水流传播,建议雨后及时排干田水;此外,辅以药剂治疗。像疫病,可以用72%杜邦克露(霜脲氰)600倍,58%雷多米尔(甲霜灵·代森锰锌)400倍液、凯润(吡唑醚菌酯)和翠贝(有效成分醚菌酯)等效果不错的农药交替喷施。至于软腐病,他说,目前没有较好的防治药剂,建议及时清除病株,并用农用链霉素灌未发病株。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