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1版:六十年·幸福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那些声音,曾驻足每个人的心灵
——新中国音乐六十周年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0月0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郭兰英
  李谷一
  邓丽君
  王菲
  崔健
  周杰伦

  岁月如歌,回首60年过往,就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卷帙,字里行间都跳跃着灵动的音符。
  音乐的发展所反映的其实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人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个时代的潮流、时尚和意识。每一次文化与观念的交替,总会以阵痛的方式体现。当年那些曾被认为离经叛道的音乐弄潮儿,如今早已荣归名誉殿堂。他们用声音改变世界,他们的歌声曾驻足每个人的心田。记住他们的声音,就等于记住了历史。                      ——编者
  建国初期
民族唱法
记录时代

  共和国最初17年的群众歌曲和独唱歌曲创作,以真实反映现实、记录时代情绪为其最大特色。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共和国由衷赞颂、为翻身新生活放声歌唱,还是众志成城的抒发,我们依然能从当时产生并流传至今的巨量经典作品里,从其豪迈音声和铿锵节奏中,倾听到那个时代的呼吸和心跳。
  在这17年的经典歌曲作品中,歌剧唱段和电影插曲也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其中最杰出者,当推歌剧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以及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别》等。这些作品,旋律优美动听,民族风格醇厚,内涵情真意切,以巨大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
代表人物:郭兰英
代表作:《我的祖国》

  新中国的声乐标准,最早在延安鲁艺时,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方向,那就是以北方民歌为基本体系,并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模式的民族美声唱法。
  这种唱法,从郭兰英开始,在新中国长达六十年的过程中,不管潮流如何变幻,都一直处于最主流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后来的胡松华、胡宝善,还是蒋大为、李双江,以及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彭丽媛和宋祖英,都是对这种体系的最好继承和代表。


改革开放至1990年代初
突破单一
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流行音乐以独特的姿态加入歌坛的交响。80年代初期的《乡恋》和《军港之夜》虽然备受争议,但强烈反映出大众对抒情性、时尚型歌曲的需求。
  1986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让世界充满爱》以圣咏般的音调宣告了流行音乐的全面崛起,《一无所有》则以深刻的文化冲击力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交替之际,大众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歌曲创作也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对民族国家的吟诵更趋向深沉和直白,如《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对人性的发掘和真情的呼唤愈发急切,如《爱的奉献》、《好人一生平安》。
  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歌坛开始走上国际化轨道,经过几年尝试,一批歌手和新作集体浮现,史称“歌坛94新生代”,作品呈现出多元化、都市化、时尚化的势头,《弯弯的月亮》、《同桌的你》、《涛声依旧》、《中华民谣》、《祝你平安》、《小芳》等林林总总,风格各异。
代表人物:李谷一
代表作:《乡恋》

  随着文革的结束,思想的解禁,改革开放的开始,那种单一民族美声唱法的权威模式,很快就受到了一种更新音乐理念的冲击,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谷一,而她倍受争议的代表作品就是《乡恋》。
  李谷一在演唱《乡恋》的过程中,由于融入了一些邓丽君的甜美唱腔,很快遭到了官方的禁令。在那个又红又专遗风尚存的时代,李谷一的演唱技巧很容易就让人将其和腐朽堕落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到一起,当时的文化权威无法接受这种靡靡之音唱腔。
  1983年,随着李谷一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此曲,《乡恋》也终于正式被官方解禁。这首歌曲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预示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更想从音乐之中找到慰藉的审美意愿。李谷一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在声乐上的一种标志。
代表人物:邓丽君
代表作:《甜蜜蜜》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丽君的歌曲就已经通过广东等沿海地区,以走私的形式流入中国大陆境内。
  邓丽君演唱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甜而不腻,她的声音结合了东方女性传统的唯美和西方女性现代的风情。邓丽君的歌声,则以一种感性的回归,放松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甚至在聆听歌曲时都要紧绷的神经,从而还原出流行音乐婀娜多姿的粉色一面,赋予了音乐的娱乐功能。
  同时,由于邓丽君演绎风格的简单直接,通俗易学,也很快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声乐教材。
代表人物:崔健
代表作:《一无所有》

  1986年5月29日晚上,一个裤角高、一个裤角低的崔健,就以这样一个近似于“痞子”的形象,踏上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
  崔健演唱的《一无所有》里有关物质与精神的诘问,为中国的流行音乐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崔健嘶哑、干涩的嗓音,山野的草根唱法,还有他呐喊的演绎方式都赋予了流行音乐的原始魅力。

  1990年代后期至今
追求个性
更加张扬

  90年代后期至今,歌坛发展更加纷纭多彩。大规模的歌坛风潮一去不再,进入一个个性化更趋强烈、风格色彩更加浓郁的发展时期。内地、香港、台湾歌坛相互影响,一个华语大歌坛的局面已经形成。
代表人物:王菲
代表作:《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王菲是继邓丽君之后,华语流行乐坛女声发展的又一个新高度。
  王菲先是师承邓丽君甜美的唱腔,移民香港后她又汲取了香港女歌手细腻精致的演绎风格,但真正让她顿悟的则是一些西方女歌手的演唱技巧。
  尾音拖腔成为她标志性的演绎风格,由于演唱技巧独特,她开创了一个华语女歌手“发声必王菲”的跟风时代。甚至就连苏慧伦、蔡健雅这些在早期已经有了自己固定演唱风格的歌手,都在后期通过借鉴的方式,在自己的演唱中为王菲留下了位置,也足以说明王菲对于华语乐坛影响力之深。
代表人物:周杰伦
代表作:《双截棍》

  21世纪走到今天,音乐更加多元化、娱乐化。周杰伦的音乐成为当下最流行的音乐,而他本人则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从他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嘻哈”、“饶舌”等曲风,亦可以欣赏到“中国风”式的歌词。 
  周杰伦的的咬字不清令他备受争议,但对喜欢他歌曲风格的歌迷而言,他的大舌头彰显的恰恰是一种张扬的个性、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爱怎么着怎么着的惬意与酷。
  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在演唱上迥异于时代传统审美标准的歌手走在最前列,恐怕这就是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所在。流行音乐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流行音乐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展示出一个歌手最真实、最原生态的特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