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芬 易旸
杨永藩:期望成为为消费者传递知识的平台,让消费者提升自身识别能力,减少被忽悠的几率,让企业相互学习,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杨进昌:南方农村报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筹办华南农博会,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虽然有些企业对农博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据组委会前期精心准备以及与公司配合工作来看,肯定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是第一次办展,肯定会有一些瑕疵,但这不重要,有缺点才能进一步完善,才能越办越好。 甘永明: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江永彬:品牌的延续源于品质,而商业媒介的品质在于坚持“打假扶优”的原则,如果贵刊能坚持,就一定能走的更远。 危敬权:华南农博会的“指定购买,拉动销售”办会理念完全贴近华南区域农资行业特点,真的很好。希望将来定期或不定期有这样的聚会平台,与同行、朋友共谋发展。 曾捷:华南市场需要举办类似活动来展现市场和我们农资人的劳动。我觉得,除了品牌和经销商评选外,应加些作物成果的选评,或搞些最佳营销案例评比等。 章金明:希望南方农村报多与企业沟通,多做农民访谈,多做渠道调研,真正为企业与市场之间搭建充分交流的平台! 吴朝育:华南农博会是南方农村报的一个远见,层次格调值得肯定。 王爱福:期望此会能够展示高端肥料品种和行业新品。 朱爱军:非常认同主办单位的办会理念。 钟伯清:期望大批经销商、零售店主、各类种植大户等参加,尽量做到分种类和类别布展。 詹相琪:举办会展非常好,应该长期坚持,好让这个市场更透明,更健康的发展下去、好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周焕辉:通过此次农博会,提升企业形象,增进厂商沟通,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希望华南农资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 邹立志:希望能向华南以外更大区域传播,以全国性农资展会的标准来办,加大在全国区域经销商群体的影响力,做到专业性、高规格、大范围的目标。 伍世德:希望以后继续举办,延续下去,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优质、规范企业;吸引更多农户到场参观、交流。 郑敬敏:本届华南农资博览会一开始就将大种植户、合作社等第三方消费者作为重要的目标群体给予宣传引导,使本次展会的意义有了很大的提升;展会不再是仅仅厂商之间的沟通平台,而是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 张志辉:期望展会始终坚持高标准,始终保证为广大用户和厂家带来双方的收获。 吴克孟:搭建了一个互信互动、合作双赢、相互促进的华南农资信息交流平台。 张悦:“指定购买,拉动销售”很好,这也与公司的“技术服务、带动销售”持续推进科学施肥理念吻合。 史铭钧:办会理念好,预期会议肯定成功。 王荣辉:做好事情,理念为先。期待这次展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开头,可以成为华南农资的代表,可以扛起华南农资的大旗,服务华南地区。 李泽芳:如果展会能够为农户创造价值,那么一切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华南农博会品牌将会发展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