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0版:农村财富-种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成本大幅提高 今年承包菜场多数亏本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10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钱普贵 刘虹媛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钱普贵 刘虹媛
  近日,记者在位于惠州沥林镇的一家菜场了解到,当地的200多亩农田,往年9月份便已开始种植冬种蔬菜,但今年却转租给了来自广西横县的代耕农种植玉米。据了解,菜场连续亏本是转租的主要原因。
  该菜场只是众多亏本菜场的其中一例,记者了解到,由于成本上涨,菜价不稳等原因,今年承包菜场多数亏本。
众多菜场均亏本
  惠阳区永湖镇的朱中和从2007年开始承包菜场,主要种植上海青和菜花等叶菜类蔬菜,今年遇到罕见低价,他的300亩菜场上半年已亏本50多万元。朱中和给记者算了笔帐,种植一亩蔬菜所需肥料、农药、种子、地租等成本共计1000元,一亩地一般能收1200斤蔬菜,折算后每斤菜成本为0.8元,加上每斤0.2元的人工收菜费,卖价至少要1元/斤以上才能保本。但去年11-12月,有40多天时间青菜价仅有0.2元/斤,今年也是持续低价,算下来每个月净亏4000元/亩,如今总共已亏50多万。
  据了解,仅惠阳区永湖镇淡塘村就有近十家菜场,面积达3000多亩,现在都准备种植春菜、上海青、苋菜等。“如果丢荒不种的话,地租和人工费也会亏,所以还是先种上,希望下半年价钱回升。”朱中和说。
  在博罗县杨村镇罗村周围,遍布着十余个菜场,但在5-9月坚持种菜的只有一个三和菜场。如今,该菜场负责人戴辉懊悔地表示:“比丢荒还亏得多,丢荒半年仅亏损20多万地租,但种菜的亏损却达50余万。”
  同样,韶关乐昌绿源蔬菜流通合作社的余志荣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他种植的菜心只卖0.2元/斤,远远低于0.7元/斤的成本。“现在还是一直亏。加上韶关天气转冷,也无冬种可能性,今年整体亏本已是定局。”余志荣说。
外地蔬菜冲击大
  通过走访多家菜场,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地租、肥料等各项种植成本的上涨是导致菜场亏本的主要原因。据介绍,往年仅600-700元/亩的地租,今年却要1200-1400元,同时肥料价格今年一直居高不下,农药价格也有所增长。
  此外,由于雇工荒引发的人工成本陡增,更令众多菜场老板们雪上加霜。“工人工资每月一般为3000元,即使不工作也要给1500元,收菜时还要给工人0.3元/斤的工钱。”戴辉介绍,“不仅雇工费用高,而且请工特别难。眼看冬种蔬菜马上开始,但有的菜场却因为请不到人没法耕作。”
  种植成本不断上涨,菜价却一直低迷。此外,外地蔬菜对广东本地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也给广东菜场造成了极大压力。
  博罗杨村悦津菜场技术总管陈君告诉记者,河南许昌、宁夏中卫等地都在大力发展蔬菜基地供应广深和港澳地区,如今广东蔬菜市场已非本地菜独霸。而且,5-9月相对炎热多雨的天气,也给广东本地菜场带来极大的管理难度,造成本地蔬菜在产量和质量上都逊于云南、宁夏等地所产蔬菜。“同是运往深圳布吉市场的叶菜,产自北方的可以卖到3元/斤,但广东本地菜只卖1元/斤。”博罗县公庄镇伟记菜场老板黄伟记无奈地表示。
  对于各菜场应如何尽量减少损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冯夏建议,广东地区6-9月份雨水多,天气炎热,不适合种植叶菜,可适当休耕或实行“水稻-蔬菜”或“玉米-蔬菜”轮作方式。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公司董事长张宋提出,菜场老板应了解各农产品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并发展特色品种种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