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时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高、品质最好
国内巴戟市场要看德庆脸色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16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龙许

       图为德庆县巴戟交易现场。       □资料图片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位于西江中游北岸,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这个岭南的古郡拥有了诸多驰名中外的地道土特产:巴戟、何首乌、西江桂皮、松脂、广佛手、贡柑、桂味荔枝等。
  在“寻找广东人气特产王”的过程中,记者探寻到了南药中的瑰宝——德庆巴戟。它是德庆县著名特产之一,俗称鸡肠风,学名巴戟天,同时也是四大南药之一,具有壮血气、强筋骨、祛风湿、滋补肾阳的药用功效。正是由于巴戟独特药用功效,成为了造福一方农民的土特产,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正宗巴戟在德庆
  据了解,巴戟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巴戟自然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内,北纬19℃-25℃、东经107℃-118℃之间,在中国南方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等地均有种植,尤以广东分布最广。据考证,德庆县是巴戟的原产地,种植巴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巴戟的主产区,年产量约4.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0%,尤以该县的高良、凤村、武垄等镇出产者为上品。
  据了解,德庆全县巴戟种植面积5万多亩,有巴戟种植户超1.2万户,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高、品质最好的巴戟生产基地。也正是由于其产业规模,德庆县的四大南药巴戟、何首乌、广佛手、肉桂的主要种植区,均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广东中药GAP产业化基地。
特产富农大产业
  “今年巴戟市场收购价7元/每斤,种巴戟的收入还不错。”德庆县高良镇良村巴戟种植户梁建华向记者如是说。
  据德庆县农业局局长戴炳垣介绍,德庆的巴戟产量直接影响全国巴戟的市场价格,所以该县在指导巴戟种植时十分谨慎,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不要盲目扩种,保持巴戟的品质更为重要,适量种植、品质优良,才会有更高的价格。
  巴戟的增收致富作用还体现在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上。在巴戟初加工方面,形成了莫村、永丰、播植等一批巴戟加工专业镇,并在高良旺埠村形成了一个巴戟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巴戟10多万吨、年交易额达2.5亿元,同时催生了一批巴戟销售专业队伍。
  为提升巴戟产品的附加值,德庆县引进了多家南药深加工企业,此类巴戟加工企业的产品远销省内外和港澳台市场,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还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药食同源保健康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巴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是巴戟独特的药用功效,更是因为多种产品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德庆的巴戟汁(酒),酒味浓郁醇香,有补肝肾、壮筋骨、固精髓之功效,主治痨内伤、腰膝酸痛、筋骨萎软、小便频数和头晕目眩等病症。
  还有饮食专家建议,取巴戟干制品30-50克,加上红枣、党参、杞子,放入精猪肉或鸡肉500克煲成巴戟汤,不但可补肾助阳,还可以起到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作用。此外巴戟杜仲牛尾汤、巴戟杜仲甘草汤,也是汤品中的佳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巴戟作为餐桌上新的保健饮食元素。
  为满足市场需求,德庆利用巴戟开发出了精制巴戟(中药材)、巴戟补酒、巴戟汁、巴戟露、盘龙醇巴戟酒、巴戟软糖、即食巴戟脯等产品,形成了一条产品丰富的“巴戟产业链”。独特的制法让巴戟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巴戟干制品、巴戟酒(汁)和巴戟软糖等产品是“送礼送健康”的首选。德庆巴戟受热棒的程度持续升温,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气特产王”。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炳华
通讯员 龙许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