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版:时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蛟龙”首次应用性下潜
首次载科学家潜入南海海底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据新华社电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7日9时54分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
  17日6时左右,航次队员就开始为潜水器安装压载铁,并对水面支持系统和潜水器本体的灯光、机械手等进行入水前最后检查。9时20分左右,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杨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进入潜水器。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潜水器随轨道车缓缓驶向船艉方向,到A型架下时,航次队员给潜水器挂上挂钩。A型架将潜水器吊起并伸出船艉,潜水器缓缓下降进入海水中。4名蛙人此前已乘小艇在水中等候,待潜水器完全入水后,蛙人将挂钩解开。9时54分左右,潜水器注水完毕开始下潜。
  据“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胡震介绍,这个潜次大约需要7小时,下潜和上浮各1小时,水下作业4小时,布放和回收约1小时,下潜深度将超过1000米。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