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高超)“种子企业如何选择发展路径”,“种质资源该怎么去保护”,“种子展会的需求与必要性是什么”……6月15日,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南方农村报、南农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之种企总裁沙龙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位种业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巅峰对话,问道种业。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洪生、书记林绿、南方农村报总编辑陈永等出席了活动。 种业正进入大浪淘沙的时代。与会者就当前复杂形势下,种企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进行了交流。 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认为,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对接,引进其相关人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目前的科研单位研发实力不仅不差,还很强,只是与市场的结合有问题。” 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然而,资源、技术等很多因素制约了国内种子企业这一步伐。天津科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所长张斌表示,制约种子企业创新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产权保护。企业是要创造利润的,如果产权不明晰,投入肯定会有很大风险。“现在的企业有钱,但是不敢投啊!”张斌一语道出了种企的无奈。只要有了产权保护,肯定会有钱进入,也就能让企业不断向前。 “品种的产权要清晰,就像房产证一样。”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陈本强也非常认同产权的重要性。他表示,只有产权明晰了,自己的品种(别人)才拿不走,偷不走。 而对于目前偷种严重的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德华非常恼火。“现在的种子公司什么部门都有了,就差一个‘偷种部’。”语毕,全场一阵哄笑,实际上,这是道出了行业目前的普遍现象。“你是偷种的,我是育种的,你偷我10%,我还有90%。”面对偷种,张德华无奈支出一招,就是“不断繁育新品种,你偷了这个,我还有更好的品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遏制偷种行为,众多与会者认为,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品种保护制度,提高全民素质,这是根本解决之道。 育繁推一体化是此次沙龙讨论的另一个热点。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表示,想做专业的育繁推一体化公司,就要注重产品的长度、深度,不轻易扩大产品的宽度,并要做到从育种家、生产基地、加工、销售推广等每个环节都专业。“坚持专业,在坚持的基础上做育繁推一体化。”他还表示,目前的蔬菜种子行业是小生意,大情怀,服务的是亿万农民。“如果对农民没有敬畏之情,还是不要选择这个行业。” 对于这种敬畏之情,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德华深有体会。他说,做种子的不幸,做蔬菜种子的更不幸。“操的是卖白面的心,赚的是卖白菜的钱。”现在政府给这么多补贴,原因就是这个行业不容易赚钱。“既然选择了,就要认认真真做。” 对于蔬菜种子的育繁推一体化,张斌则认为要慎重。他说,现在蔬菜种子行业最多不过80-100亿元的市场,有几家大规模的企业就够了,“多了就会饿着”。 最后,南方农村报总编辑陈永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这次总裁沙龙活动的意义在于加强种企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是一次思想的交锋,一次心灵的交流。在他看来,企业家就是企业的英雄,在十年、二十年之后,现在的一些小企业就能成长为大企业。 沙盘推演 玩转经营 又讯 (记者王俊峰)给你一个魔方,你会转出什么样的色彩?将一家公司交付你手中,你又能带领它开创出什么样的世界?6月15日上午,在第十二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之种企总裁沙龙上,一场集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推演训练,让四十多位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深受启发。 伴随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声,沙盘推演开始。活动主讲人北京沙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路晓辉将学员分成六组,每组桌上都摆放着一张工厂车间图,以及数叠红蓝各色筹码。新队伍的成立让学员们都颇为兴奋,他们谈笑着用民主选举或“任命”的方式推选出了总裁、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角色。每组学员通过三轮模拟竞赛比拼经营效益。 毕竟都是种企老板,对于公司的经营、治理颇有心得。无论是申请贷款、扩建生产线,还是投放广告、开拓市场,学员们都轻车熟路,在筹码投放间指点江山。 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副总经理丁海凤表示,沙盘推演训练不仅轻松愉快,还让学员们在欢乐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经营之道,这对于现实中公司的治理大有裨益。 南农商学院秘书长汤健表示,沙盘推演同案例教学一样是目前MBA教学的主要形式,种企高管们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商业天赋,由于时间的限制,老师的点评未能照顾到每位参与者,但既贴近实践又有理论提升着实让老总们过了把瘾。以后南商类似的活动将更加贴近农资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将商业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告别短期营销 树立企业品牌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项栋梁 实习生戴春晨)“一年到头,光是跑各地的种子展会我就不会闲着。”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副总经理丁海凤的描述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同感。 如今,全国各地的种业展会琳琅满目,企业该如何参会以获得最佳效益,组织方又该如何规划发展做好服务?种企总裁沙龙讨论环节中,嘉宾们就中国农作物种业展会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广东种业博览会的升级发展提出建议和期望。 嘉宾认为,中国种业展会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相当繁荣,但与其它行业的展会相比也呈现出多方面的特殊性。具体来说,种业会展普遍具有高度分化的专业性,自然形成的区域性,生产资料的特殊性,短期营销的功利性,政府主导的公益性。 专业性是指种业展会服务于农作物种子这一细分行业,服务于行业内的专业观众。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刚认为,种业展会还有进一步细分的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单类作物种子展会是新亮点,种子企业应该留心这一变化。 种业展会受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以区域性展会为主,当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全国性种业展会。丁海凤介绍,随着种业会展的繁荣,种子行业已经不再有淡旺季之分,大企业一年到头不断跑会。“这么多展会中,除了我们自己在北京办的之外,最重视的就是广东种博会。”她还认为,国家级的种业展会有可能会固定下来,但这个展会一定要找准定位,做好准备。 企业参加种子展会当然希望获得效益,但当前种子企业过于偏重在展会上的短期营销,忽视了更有价值的品牌效益。北京大一国际种苗有限公司营业部部长赵宏臣认为,现在已经到了种子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传播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的时候,“北京大一参加展会,是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而不是简单地在展位上卖种子。” 公益性是广东种业博览会秉持的定位,也是其快速成长的组织基础。 对此,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义权认为,广东种博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定位非常有远见。“种业展会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理应由政府来支持和主导,希望广东种博会能坚持公益性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