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2版:家庭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母亲喊我回家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魏克


■家长里短
  □白万伟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马上就要春耕,想让我抽空买两把铁锨送回家。我深知父母腿脚不灵便,进城一趟不易,便满口应承。可哪承想,正赶上工作忙,迟迟没能完成母亲交办的任务。一日偷闲,我上街买了两把崭新的铁锨,没打招呼便回家送去“惊喜”。到家时,父母已经下地,追到地头一看,父亲正挥着铁锨挖坑,母亲忙着种花生。
  我略带埋怨地问:这不是有铁锨嘛,还让我买?母亲笑了:一直等不上你,我便让人捎着买了。你回来就好,新铁锨留着再用嘛!父亲插话:没告诉你,就是怕你不买,不回家送,又见不着你。你娘想你了!我一时语塞,挽起袖管,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铁锨。
  “你娘想你了”,父亲何尝不想?回想过往,父母的确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不在盼着我,甚至为了能让我回家,想出了各种理由。
  那次通电话,母亲鼻音很重,没有精神,听我追问,她故意提了提音调,逗趣我:感冒了,你给送药呀?我急忙说好。第二天,当我带着特效感冒药赶回家时,母亲正忙前忙后,准备一桌好菜好饭。我嗔怪:不是感冒嘛,还做这做那。哪知母亲却说:感冒算个啥。只要你回来,啥病也就没了。我不这么说,你还不回家呢。我虽哭笑不得,但分明感到:母亲想我了。
  那次母亲说,电视卫星接收天线支架,因多年雨淋锈蚀断了,看不成电视。俩人成天闷得慌,便试探着问我有没有空回家修一修。抽个周末,我买了新支架赶回家。我在房顶修理,母亲边做饭边抬头和我高声聊着家常。天线修好,看着我调出了清晰的电视画面,母亲乐得合不拢嘴。恰好邻居大嫂串门,见情景笑着说:你娘哪是想看电视呀,是想看她老儿子了。一语逗乐大家,我却羞得脸红脖子粗。
  其实,母亲想我,想我让回家,用得最多也最有效的理由,就是对我这个吃货说“做了好吃的”。用美食为诱饵,钓我这条游鱼上钩,乖乖拽回家。
  春天,母亲会举起长杆,扒下香椿,裹了鸡蛋面糊,炸成香喷喷的香椿鱼儿,并包了鲜美的春韭菜柴鸡蛋馅饺子,叫我回家;夏天,母亲会用自制的红薯粉,做了颤丢丢的凉粉,加醋加葱花拌好了,叫我回家;秋天,母亲会煮一锅五香的花生、一锅甜香的玉米,备一袋鲜红的大枣、一袋味足的花椒,叫我回家;冬天,母亲会卤一顿极具家常味的腊肉,摊一摞味道一直没变的煎饼,叫我回家。自从母亲有了孙女,便长年攒着鸡蛋,叫我回家取。我若以工作忙推脱,母亲就教训我:你想亏待我孙女呀?我一个鸡蛋不剩全拿走,她才开心。
  应时的果实、蔬菜、吃食,节日的粽子、月饼、年糕,等等;美食串起四季更迭,更串起思念情长。渐渐,我也读懂了“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潜台词:母亲想我了。我对母亲的想念,也渐渐从舌尖转到了心底。想母亲了,便以嘴馋为借口,携妻带女回家讨扰,心照不宣地排解母子相思之苦。
  母亲耳朵越发背了,说话总打岔。那次我冲着电话“吼”:吃饭了吗?母亲愣了半天,回应:咋不想你呀!一句打岔的话,道出了母亲的心声。我泪如泉涌。此后,每次打电话,我都会调皮地问:娘,想我吗?母亲也跟着附和:想,你回家吧!我便带着大包小包,回家与父母团聚。
  一次,我照旧问:想我吗?母亲却说:别肉麻了,你忙你的。当我习惯性地回到家时,愣了,母亲正因重感冒输着液。母亲见我,先是惊讶,既而笑了。我知道:母亲其实是想我了。    插图:魏克
为了能让我回家,母亲想出了各种理由。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