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小公园建村头 麻将衰跳舞兴
佛冈投资4225万,建成76个乡村公园,覆盖全县近六成村庄。村民娱乐方式渐变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刘龙飞

  乡村公园成了佛冈村民休闲、健身新去处。图为汤塘镇竹山村村民在公园活动的场景。 □资料图片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龙飞

  3月11日傍晚,在佛冈县汤塘镇田心村村头的一个小公园里,59岁的黄阿姨一边悠闲地荡秋千,一边看着在假山旁和小朋友打闹的小孙女,脸上写满了幸福。
  “以前吃完晚饭,不是打麻将,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终于有休闲去处了。”黄阿姨说,自去年11月村里建成这座公园后,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会到公园散步、聊天、健身,“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建设乡村公园,让群众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这是佛冈县推行的“村村建公园”工程的目的。2011年3月,佛冈县出台《乡村公园建设奖励办法》,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基本实现村村有公园的目标。目前,佛冈县已累计投资4225万元,建成乡村公园76个,面积约41万平方米,覆盖近六成村庄。
出台方案推动建设
  佛冈县委农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廖君明是“村村建公园”项目实施方案的起草人和执行负责人,他告诉记者,2010年,县委调研新农村建设时,很多村干部和村民反映村庄缺乏公共活动场所,无处休闲。县领导班子获悉后,经过反复商量,认为在每个村建一个集娱乐、健身、宣传、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园比较好。
  在佛冈县委书记华旭初的建议下,“村村建公园”被确定为2011年佛冈县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1年3月底,佛冈县出台《乡村公园建设奖励办法》,提出了乡村公园建设标准和奖励办法,要求各地按照“一村一园”、“一园一品”的原则,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做到公园与村庄建设风格相称、与周边环境协调、与自然风光匹配,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符合标准的乡村公园,分三类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计划投入6300多万元。”廖君明说,乡村公园分三种,行政村或中心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300人以上的自然村3500平方米以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或村小组2000平方米以上。村民筹资按标准建成公园后向政府申报,相关部门认定合格后下发奖金,“通过奖补政策,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丰富村民文娱生活
  整洁宽阔的广场、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美丽的花草树木,田心村乡村公园自建成以来,几乎每天都有近百村民光顾。
  “这里成了村民活动中心,人气很旺。”黄阿姨告诉记者,最近,她和村里几个妇女商量,准备组建一支舞蹈队,在公园跳舞。
  田心村主任黄周明介绍,田心村有16个村小组、1800多人,常年在家的1400多人。以前,村里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民的娱乐活动十分单调,主要是打麻将、看电视;公园建成后,很多村民来这里健身、散步、聊天,生活丰富了。
  建成于2012年7月的汤塘镇四九村乡村公园,在丰富村民生活之余,还发挥了很多作用。
  3月11日,四九村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四九村乡村公园不仅是附近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村里开会、村民办红白喜事的场所。由于公园广场面积大,到了沙糖桔收获季节,这里就成了沙糖桔集中堆放、出售的地点。今年春节,很多外出乡贤开车回家,公园成了临时停车场。
公园数量逐年增多
  建乡村公园需要村集体和村民出钱,但这并没有妨碍村民建公园的积极性。三年来,向县政府申报奖补的村集体逐年增多。廖君明介绍,2011年全县共20个村申请奖补,2012年有24个,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5个。
  在汤塘镇四九村,仅2013年,全村就建成11个乡村公园,加上2012年建成的1个,四九村成了佛冈县拥有乡村公园最多的一个行政村。目前,这个有43个村小组、5767人的行政村,几乎每隔500米就有一个乡村公园。

  3月11日,四九村支书黄灼东告诉记者,2012年7月,村里第一个公园投入使用,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2013年1月,当他在一次会议上提议多建几个乡村公园时,得到了与会党员、村民代表的一致同意。
  “我们村地盘大,第一个乡村公园建在村头,有些村小组的村民过去比较远,有意见。”黄灼东说,为了让村民逛公园更方便,他提议大一点的村小组自己建,小一点的联合其它村一起建。
  记者了解到,为了筹建公园,四九村各村小组各显神通:有的发动乡贤和村民捐款,有的找地方老板资助,有的动用村小组集体收入。据统计,2013年,四九村11个乡村公园建设共投入资金684万元。
  四九村长埔村小组组长黄钊常给记者算了一笔帐:长埔村建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公园,投入约50万元,其中乡贤和村民集资近20万元,村小组出资5万元,其余的钱由承包工程的老板垫资,“等验收通过了,县里奖补有5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可以拿到30%,基本够了。”

  对一个山区县的村集体来说,动辄投入几十万元的乡村公园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廖君明说,现在还没有动工建设的村庄,面临一些困难,“要么没资金,要么没土地”,现在农村用地日益紧张,建设成本上涨得厉害,“同样是建2000平方米的公园,三年前只要15万元,现在至少要30万元。”
  对建成公园的管理和维护,是廖君明担忧的另一个问题。事实上,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办法和资金支持,有些村的公园建成后,无人看管,卫生条件差,健身设备也出现破损。
  黄周明告诉记者,田心村有个搞卫生的阿姨,现在兼职管理乡村公园,每星期打扫一次。为此,村集体每月给她增加了200元的工资。
  “作为村里的公共设施,我觉得还是要靠村民自觉维护。”廖君明说,乡村公园建好后,各个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指定村干部或村民维护和管理,保持卫生和避免损坏,“我们将考虑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为乡村公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