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6版:军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入侵多自海上呼唤强大海军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两会”军队代表委员认为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呼吁建海洋强国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论述,在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中引起热议和共鸣。
  “今年恰逢甲午战争120周年。历史昭示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说,“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强大海军,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
离海洋强国还很远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许多军队代表委员认为,我国还只是一个海洋大国,离海洋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
  我国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优秀的海洋文明,但自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最终沦落到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
  “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入侵大多来自海上。海洋强国必须有能力掌控海权,这是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全国人大代表、南海舰队副政委杜本印说。
  尹卓认为,未来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南海方向,暗流涌动,错综复杂,我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侵害;东海方向,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强词夺理,企图霸占我固有海洋国土。
欲强海权先强海军
  近年来,各国拓展海洋空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岛礁主权、海域划界、航道安全的争端日益凸显。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军区副政委兼海军东海舰队政委王华勇说,“今天,海权在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
  在杜本印看来,海权是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重要因素。杜本印认为,必须加强我国海权建设的战略筹划,坚持陆海统筹,搞好海权建设的顶层设计。
  针对我国海洋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杜本印在两会上提出建议,从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我国海上维权力量建设: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继续强化优先发展海军的战略,在建设投入、力量规模、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为我海警装备更多大吨位、远航程、现代化的大中型执法船。
  ——大力推进我国海权法理研究,积极参加国际海上安全合作,坚持多措并举,军民力量齐用,进一步掌握海上维权的主动权。
为保护海外利益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远海训练常态化,成为中国海军近年来提升能打仗、打胜仗能力的一个显著标志。
  “远海训练常态化的目的,不是要去威慑别人,而是因为我们的海洋利益和海外利益在扩大,要求我们的训练必须走出去,增强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尹卓说,过去殖民地时代一些国家海军“走出去”是为了侵略别国,我们从来不抢占别人的地盘,但是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王华勇看来,海军要强大,关键的是实现海军的转型,从近岸海军、黄水海军,走向远海大洋、走向深蓝。
  王华勇说,除了要大力发展航母等远海装备,还要切实转变演风训风,真正形成一支在远海能够作战、能够打胜仗的力量。
  “我们爱好和平,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尹卓说,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军事力量,必须保持强大威慑力和战斗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有效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重任。              □新华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