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8版:读与写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请“听”孩子的画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婵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日】鸟居昭美/著,于群/译,漓江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给他/她一支笔一张纸,当他/她看到线条从笔下滑出时,往往会沉迷于这个笔和纸的游戏。无目的无意识的线条画会一直持续,然后画圈圈,并尝试跟大人讲述画的内容。
  大人这时的反应是什么?面对一张在大人意识里是“鬼画符”的画,大人往往是啼笑皆非。脾气好的,会说:“宝宝,不是这样画的,应该这样……”然后手把手地教孩子画出一幅“真正的画”;没耐心的,会烦躁地推开孩子,说:“这哪是什么画!一边玩去!”
  截然不同的态度,产生的结果或许是一致的——孩子再也不懂得画画。孩子要么是想画不敢画,因为觉得自己画不好,画不像;要么是不愿意画,因为大人已经否定了他/她的能力。
  绘画,在普通成人看来,是高深莫测的,甚至难以欣赏的,只属于少数精英拥有的技巧。日本著名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指出,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根本不一样,绘画是孩子表达内心的需求,所以孩子都喜欢画画。看孩子的画,首先要听孩子的画——让孩子讲述他/她想通过画表达什么,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画出真正的画。
复印机能力不可取
  长久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美育匮乏,特别在农村,小学美术、音乐老师多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即使是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对于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是“画得像”:往左50度角,就不能画成45度角,最好如复印机般,将临摹的画复制下来。可是人不是复印机,而且,有了照相机,有了多种多样的绘画软件,我们要复印机般的人才有什么用?
  李嘉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随着产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少,一些工种的失业情况只会持续增加,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靠投资教育,推动改革,培养下一代懂得解决问题、懂得沟通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能力。”要培养孩子懂得解决问题、懂得沟通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能力,复印机能力肯定是不可取的。
  当然,这是从长远来看,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从近处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乱涂乱画,手随心走,画画才有乐趣,也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画。
每个年龄的绘画特点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中详细讲述了孩子每个年龄的绘画特点。
  1岁,从乱画一气,到连续的圆圈,孩子手的能力在加强。
  2岁,孩子开始能够画一根线条,能够对画进行解释说明,如这个大圆圈是爸爸,小圆圈是妈妈等等。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家长这时应该让孩子把自己赋予意义的线条按照自己的心愿、想法画出来,千万不要否定、干涉孩子,更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
  3岁,在画画前,就已经对他/她所画的东西赋予了意义。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情景模仿游戏,画的圆圈和线条都有着故事情节。家长应该高兴并称赞他们,也要听孩子讲画中的故事。
  4岁,孩子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阻碍了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5岁,只画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并有了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基底线,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可以给孩子准备12色的彩色笔。
  6岁,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抽象化画出来。家长要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绝对不要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
  7、8岁,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画人物肖像。这时,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
  9岁,开始追求画出眼睛看到的真实景象,画法开始向写实转变。
  仔细观察过孩子的家长,均基本认同鸟居昭美的归纳。绘画先是孩子手指的运动轨迹,然后是手臂肌肉的发展引发的线条,再之后是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建立自由理解的家庭环境
  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中,鸟居昭美一直强调要让孩子画孩子的画,尽量摒弃成人画的影响。
  大人画画是为了美,追求形式,为了给别人看;小孩画画是为了玩,探索意境,为了给自己看。孩子是狂热的感觉写实主义画家,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多数父母在孩子两三岁时教孩子画画,这其实是成人的画。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孩子画画,孩子就画不出属于自己的画了。
  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但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当孩子画完之后给你看时,或者画得有些厌烦,暂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就够了。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行为有:教孩子画形象画,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
  鸟居昭美说:“绘画需要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眼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做到鸟居昭美在书中所述,培养下一代懂得解决问题、懂得沟通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能力,是不在话下的。
  无可否认的是,整个教育大环境无法做到如鸟居昭美和家长所希望那样,让孩子随内心成长而自由发展,让孩子自由涂鸦表达内心所想。但如果家长能接受鸟居昭美这样的教育理念,即使无法做到引导,但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理解、包容的家庭环境,还是可行的。  □黄婵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