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湖南纪委官员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 |
指其涉嫌贪腐,为利益集团代言,将南方金银花改为山银花,致南方花农血本无归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
|

|
8月12日,拥有18万粉丝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实名认证微博“@御史在途”连发13条微博,称国家食药监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陆群在微博中透露,“金银花闹剧”的总导演是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他称:“将摆出铁的证据。” 国家药典委员会回应,1977年版《中国药典》将山银花(即陆群所指的“南方金银花”)列为金银花的植物来源,没有研究资料作为支撑,所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13日表示,中央纪委驻食药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实名举报金银花闹剧总导演 8月12日上午,实名认证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账号“御史在途”发微博称,将以“铁的证据”揭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称在“金银花更名”事件中,该局“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御史在途”8月12日发布的第一条微博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将以铁的证据揭露该局祸国殃民的问题……” 随后的数小时,“御史在途”又发布了数条相关微博,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并把金银花作为邵明立老家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更名后,南方金银花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冒充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牟取暴利,致使南方花农血本无归”。 “御史在途”称,更名貌似学术问题,但在更名事件背后,有多家企业和公关公司牵扯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员涉嫌腐败,“金银花闹剧的总导演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前任局长邵明立。现任局长张勇的主要问题是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陆群说:“我是以普通的党员干部身份举报这件事情的。这些年来,南方多个地方政府跟食药监总局、国家药典委员会沟通过很多次,媒体也报道过很多次,但由于涉及利益集团,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今年7月也给食药监总局(官微)发过私信,但也不了了之。”所以他选择实名举报这一方式。湖南省纪委表示,这是陆群的个人行为。 陆群曾多次就公共事件通过微博发声。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陆群曾为了50名农民工讨薪和原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公开叫板,对赌“乌纱”,也曾曝光娄底市电业局多名领导配奥迪车。 更名之争,背后是商业战 8月12日19点,国家药典委员会回应称,金银花、山银花的分类没有问题。曾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认为,虽然“金银花”、“山银花”功效没有差距,但成分上确实存在不同,应该进行分类。 不过这一观点并非没有争议,西南大学中药药理学教授徐晓玉就一直反对这种区分,她在多篇论文及文章中指出,金银花与山银花命名下的忍冬属5种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只有微小的含量差别,这种差别尚不能进行任何的临床判断。 学术争议的背后,是金银花这一名称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由于2003年非典防治走红,南方金银花种植迅速发展并对北方造成了冲击。据此前湖南媒体报道称,山东平邑一家金银花公司一度通过公关公司制造舆论,造谣称南方的山银花会导致上火。 “表面看,这是个学术问题,其实,是个严重的腐败问题。”陆群说。 表面是学术之争 “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国药典》从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当时的金银花植物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国药典》修改了“金银花”的植物来源,包括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这是“山银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药典》。 到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金银花与山银花被分列为药典目录,其中金银花只对应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则包括了“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四种植物。但是药典对两者在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中的描述,一字不差。 药典中被分出的“山银花”即此前的南方金银花,在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地种植,其中湖南隆回种植的主要是“灰毡毛忍冬”。 这次改名争议巨大。金银花走红于非典期间,一度价格暴涨,并开启了南方金银花种植业的跃进。也是在此之后,湖南省隆回县逐渐成为重要的南方金银花产地。 改名之后,金银花开始刻意强调与山银花的不同。屠鹏飞表示,2005年药典对金银花与山银花进行区分,不是从功效考虑,而是从成分和安全性上考虑。 “功效的话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两者成分不一样,安全性也不一样。”屠鹏飞称,金银花中皂苷含量极低,而灰毡毛忍冬中皂苷这种成分比较多,灰毡毛忍冬皂苷是溶血的,不能作为注射剂,只能口服。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开也是为了保证医疗安全。他表示,陆群的举报“没有科学依据”。 隆回县特色产业开发办党组书记王志勇则表示:“2005年的药典改版时还没有皂苷这一说,皂苷溶血是2008年南京一个研究所发布的一篇论文,此后国家药典委为了说服南方反复引用这一说法。” 背后各种利益纠葛 在学术争议背后,对金银花商业品牌的争夺早已展开。 金银花、山银花之争的报道最早见于2005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山银花不是金银花》一文。然而,该文的作者蒋高明、李先恩等专家为山东平邑县九间棚的高级技术顾问,蒋高明还在该公司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临沂市金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一家媒体刊登了《加多宝王老吉等凉茶被疑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一文,借全国人大代表、九间棚公司董事长刘嘉坤之口点出“金银花是凉性的药材,而山银花恰恰相反,是热性的药材”。这一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却对湖南等地的“山银花”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此后湖南卫视特地组织了系列节目《隆回金银花“逆袭”》为“山银花”正名,并直指问题的根源就在2005版药典对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类。 此外,湖南媒体还报道称,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2011年通过公关公司连续策划了4篇包括《百万山银花遭淘汰,紧缺10亿株金银花花苗》在内的报道,刻意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称“山银花和金银花指纹图谱不一样,且不含木犀草苷,又因其药性属热性,而金银花性寒味甘,如果将山银花当金银花使用,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一直是强调金银花与山银花区别的先行者。金银花山银花之争中多有表态的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正是由该公司董事长刘嘉坤牵头发起的。 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士东称,国家药监局把南方这些所谓的金银花改为山银花,九间棚没有做任何的公关,和国家药监局的人没有任何联系,这纯属于国家药监局他们的职务行为。他同时否认公司说过山银花会上火。 南方金银花价格跌九成 陆群尚未出示邵明立涉嫌贪腐的证据,但他认为,邵与此事难逃干系:“邵是山东人,最后‘金银花’就变成了山东的特产,这显然应该利益回避才对。此外我们省里多次去找过总局,希望把名字改回来,但他们的工作人员说是老局长定的,就是不给改。”公开资料显示,邵明立1951年10月生,是山东济南人。 陆群认为,从改名到后来一系列公关抹黑,实际上就是利益集团在有计划地打压南方金银花。“国家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除了给南方金银花种植户和药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中医界带来混乱、给邵明立家乡的金银花开发商带来巨大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陆群说,南方金银花更名后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厂家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再冒充成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南方众多花农血本无归。据湖南媒体报道,2010年以前,邵阳隆回一公斤金银花的干花可卖220元,湿花8元;而2013年,一公斤干花最多卖20元,湿花卖0.8元。“为了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造谣的重庆某文化传播公司承认收取九间棚130万元的费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