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5版:汽车、家电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汽车改装市场新规出台?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樊文泽


  □南方农村报记者 樊文泽

  近日,汽车行业再度传出消息,汽车改装市场新规有望在10月出台。
  届时,消费者购买经过厂家检验合格的原厂改装车时,无需提供改装证明便可以直接登记上牌,而其余改装车手续也将变得更简单。
  据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汽车改装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已经将汽车改装相关建议经全国工商联上报给全国政协,汽车改装市场的新规有望出台。
  汽车改装,在国内一直处于政策严管,市场偷跑的状态。新规出台,将有望为市场松绑。然而,面对公共安全的底线,改装市场是否会一放就乱,改装的尺度又该如何划定?
商家偷跑试水
  目前在很多4S店,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会对车进行适当加装后销售,如加装导航、真皮座椅、车窗贴膜、前后保险杠、迎宾踏板、车身贴纸等。在4S店加装配件的车型,虽然价格稍偏高,但不会影响到整车保修,所以也有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
  据了解,这样的操作在4S店已延续多年,虽然没获得管理部门认可,但也并不被禁止。
  在我国,汽车行业的管理法规主要集中在生产准入环节,对于售后服务、服务贸易、汽车文化等新兴市场方面的法规相对缺乏。
  对于汽车改装市场而言,目前可以依照的法规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
  这两部法规中,仅明确“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换车身或者车架的,应当向车管所申请变更登记”。
  除车身颜色、发动机、车架外,哪些改装允许,哪些改装禁止?在法规中都没有提及。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各地车管所了解到,车内饰件的改装,对年检影响不大,但外观的改变、甚至是贴膜,都会影响年检。
  正因为法规的缺乏,执行尺度的可变,加上市场的需求,让各地的年检业务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而黄牛也借这一灰色地带,完成金钱与权力交换,管理与寻租的妥协。
消息或又为误传
  其实,关于汽车改装市场即将开放的传闻,早已不是第一次。
  2008年9月,2008年版《机动车登记规定》实施前夕,就有媒体报道,新规出台后,将对改装车全面松绑,车主将不再为改装车的年检和上牌而担忧。
  随后出台的法规,虽然明确“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在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等情况时,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车辆登记地的车管所申请信息变更登记”。
  但这一条例在现实执行中,被引用的次数并不多。更多的个性化改装,并没有得到管理部门正面的认可。
  2012年,《机动车登记规定》再次做出修改,也没有增加关于改装车的规定。
  有媒体记者从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了解到,目前中国关于汽车改装方面的政策法规尚在调研阶段。
  因机动车登记办法修订就说改装车有合法身份了,此表达并不恰当。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广东多地车管所了解到,目前尚未收到机动车改装方面限制“松动”的消息。
■建议
合法改装尺度如何定
  以社会道德、公众安全、法律法规为界线的汽车改装,尺度又该如何划定?南方农村报采访多名改装行业人士,总结出以下建议。
  外观改装:外观件的加装应该以不会在使用中伤害行人为底线,并应该不超出车身尺寸一定的比例,如改装后,车辆的各外观参数不能超出原车的10%。同时,应当在年检时,向车管所备案。
  灯光改装:灯光的各个参数,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但对于灯具外形的改变,可以适当放宽。
  排气噪音:应当根据发动机各种状态、各种转速,分别设定噪音上限,从而防止改装车噪音扰民。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改装,应当实行监管制度,车辆更换与原厂不一致的发动机时,应当以车主名义,重新执行准入检测,同时,对改装发动机实施登记准入制度。
  车身改装:在不违背当前法规的前提下,对于车身的改装应当在年检时,实行备案制度,保证车管部门了解改车的最新改装状态。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