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9版:文化室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两晋南北朝大兴吃喝风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李树政


  早在曹丕称帝建魏之后,曾下诏书:“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难晓也。”推崇懂穿懂吃,穿好吃好,以此作为依据来衡量家世门风,甚至认为饮食比被服更重要。自此,世代为官的豪门世族大兴奢靡的吃喝风。
  西晋,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魏阳武亭侯何夔之子。官拜太尉,后进太傅。史载,其“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次参加御宴聚饮,何曾根本看不上御厨的菜肴酒食,不动筷箸。甚至,连蒸饼上没有裂成十字,他也不吃。一日饮食费钱一万,他还说“无下箸处”。
  其子何劭,官至司徒。子胜于父。何劭一日饮食以耗钱二万为限,食必尽四方的珍禽异兽。
  据研究资料,晋代的一万钱,当时可买7只羊,10匹官布或一两黄金。这些豪贵近乎疯狂挥霍的吃喝风,一方面追求奇异的风味,一方面满足变态的心理。
  晋武帝的驸马爷王济,字武子。司徒王浑之子。官至侍中。史称,其“性豪侈,丽服至食”。晋武帝司马炎曾驾幸其家,王济供奉的食物非但丰盛味美,而且全部使用琉璃器具。其中一味蒸小猪肉,肥美可口,味道独特,连司马炎也未尝过。于是,问其秘制方法,王济答道:用人乳浸泡后蒸熟。
  东晋宗室司马道子,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封会稽王。当时,孝武帝司马曜不亲政,其窃弄威权,势倾天下。史载,晋孝武帝太元以后,司马道子通宵饮宴,蓬首昏眊,荒于政事。
  北朝,北魏宗室元雍字思穆。鲜卑族(原姓拓跋),献文帝拓跋弘之子。封高阳王。北魏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元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日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别说庶民百姓了,连当朝的尚书令李崇也感慨地说:“高阳一日,敌我千日”。
  南朝,南梁骁将鱼弘,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人。因军功先后任南谯郡、盱眧郡太守。自称为政期间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以“吃光杀光”的政绩而沾沾自喜。
  南朝刘宋,阮佃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文帝时,为台小史。孝武帝时,召补内监。前废帝时,湘东王刘彧选为主衣。明帝刘彧即位后,官至太子步兵校尉、游击将军。执政权重,仅亚于君主。虽然他出身寒族,一旦当权,却招权纳贿,奢靡豪侈。
  史载,阮伵夫的宅舍园池胜过诸王的府第,歌伎数十人,技艺容貌在当时数一数二。他从私宅内往东开凿沟渠,长十多里,供其私人泛轻舟,奏女乐。
  当他外出遇见知名人士,便邀请一起回宅舍,即令摆设酒宴。一会儿时间,珍馔美肴无不齐全。而且,各种煮熟食物的火候、滋味都是恰到好处,甚至有数十种之多。他曾经宴请数十人,席上肴馔也是如此,说办便办。
  其豪侈之风,即使西晋世族王恺、石崇也无法超越。
  可见,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无论是世族士族,还是寒族庶族,只要擅权营利,视公器为囊中私物,奢靡豪侈的吃喝风必定炽盛。那么,又谈何为民谋利,兴邦治国呢?         □李树政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