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8版:乡村医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有了养老,赤脚医生离岗没人接班,村民就医无门
基层卫生部门建议放宽欠发达地区村医的准入门槛以解决“空白村”问题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江玲 利小春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利小春

  “老村医离岗,卫生站现在都没人了。”阳东县大沟镇的一些村民反映。据悉,随着去年广东省离岗赤脚医生和接生员生活困难补助政策的实施,不少老村医为了申领养老,纷纷离岗。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阳东县、阳春县、揭西县等地了解到,由于老村医离岗后无人接班,卫生“空白村”现象再度浮现,尤其是一些边远村子,无站无医的问题更是搁置已久。
近四成老村医离岗
  阳东县大沟镇徐赤村有2800多人口,3年前,村里乡村医生因大龄离岗,此后,村卫生站几乎虚置。该村村委会主任邱秀成说,去年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位刚考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年轻村医,然而,由于他同是村医的父亲为申领赤脚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办理了离岗,将他叫回本村工作,徐赤村一下子又变回“空白村”。
  虽然徐赤村距离大沟镇卫生院不算太远,大约20分钟路程,但村民们还是觉得如今看病很不方便。“当然是村里有村医好啦,都是老人小孩看病,去卫生院还是麻烦。”村民费叔说。
  针对村民的就医需求,邱秀成曾打了报告申请村医驻村,但都无果,“一有执业助理医师,卫生院都是自己留着,不愿意下拨,而本村学医的年轻人,也没人愿意回来。”
  在大沟镇,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海头村、迳口村、寿长村、沙冈村等村。寿长村、沙冈村原来各自都有两个年老的村医,去年老医生们都办理了离岗,村子因此也步入“空白村”行列。此外,人口较少的高洞村,因收入太低,难以维生,迟迟请不来村医,一直都是“空白村”。
  据了解,大沟镇原有23个村医,老村医居多,去年因申领补贴离岗者多达11人,加之3个病故,虽然后来也陆续有几位年轻医生调补过来,但目前全镇的村医也仅为12人,总数足足减少了一半。
  据阳东县卫生局统计,全县171个行政村(含居委会),2012年前已设置村级卫生站188间,基本每村一站,部分村保留2站。但随着老赤脚医生申领补助,原在村卫生站工作的60岁以上的村医集中离岗达92人,占村医总数的37%。目前,全县有25个村卫生站无法招到村医。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阳春市、揭西县等地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不少村都因老村医离岗,卫生站空置。“现行村医准入门槛提高,好难招到人。”各地卫生部门均表示。
基层执助医师“狠”缺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自2004年起,村医需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才能准入卫生站执业。然而,即便是乡镇卫生院,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也并不多。
  大沟镇卫生院副院长陈国兵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该院只有4个门诊医生,另有3个在病房,人员非常紧张,仅能勉强维持日常工作,“我们自己也招不到执业助理医师,更不用说下派到卫生站了。”
  “其实,我们对村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处理一般疾病就好了。”邱秀成表示,村医的缺位已经成为陈年之忧,希望上级能够简化程序,适当放宽标准,让确有技术的医生能够进村服务村民。
  对此,阳东县卫生局副局长冯积顺表示,2010年之前,具备中专以上临床医学毕业生被允许在村卫生站执业注册,基本上满足了“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的需求。然而,由于该县大多数村站由老一辈乡村医生任法人,当老医生离岗后,对年轻村医又有执业助理的门槛限制,确实出现了村医“空白村”,影响了村民就近求医和开展医保门诊补偿的工作。
  此外,乡镇卫生院大体人才缺乏,也很难派出医生到“空白村”服务。就目前情况,针对村医“空白村”的现状,只能通过在尚有多位村医的村子就近调配或两村共用村医解决,但村医总体还是“供不应求”。
  冯积顺建议,要解决目前农村卫生站人才缺乏的困境,应由省卫计部门通过调研,根据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允许中专以上临床医学毕业生通过村医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进入村级卫生站执业。“当然,这只是解决目前‘空白村’燃眉之急的设想和无奈之举,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