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金融高管年薪动辄上千万、宋林一顿饭数十万、陈同海住一晚4万,央企高管薪酬和职务消费高得离谱
|
高管降薪七成,是误读吗? |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9月0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
|

|
南方农村报讯 长期以来,央企凭借官方背景、攫取巨额利润,高管年薪动辄上千万,中石化一盏灯超千万,宋林一顿饭数十万,这种奢靡之风已是人人喊打,不根除怎能彰显公平?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真刀实枪推进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对央企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将长久以来一直为民众所抱怨的央企高管高薪的问题再一次的提出并有了解决方案,就是(1)规范待遇;(2)取消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 现状一◥> 最高薪酬6616万元 数据显示,2013年总经理税前薪酬排名第一的是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为869.7万元;其次是万科总经理郁亮(注:非央企);排名第三的是平安银行行长兼总经理邵平,税前年薪833.26万元。 来自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已披露总经理薪酬的央企有323家,人均薪酬为77.3万元。而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是总经理平均薪酬的1/30,是麦伯良薪酬的1/330。 非上市央企高管薪酬几何:原昆仑能源董事会主席李华林2012年薪酬总计为1094.7万元人民币。2012年期权到期时,公司股价最高升至17.32港元/股,李华林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2012年担任中石油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周吉平的年薪为1128万港元(约890万元人民币)。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金融业向来是高薪之地。记者翻阅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发现,2013年国有五大行的董事长、行长,干满一年的薪酬均在100万-200万之间,差距并不明显。工行董事长姜建清2013年年薪199万,在国有银行高管中为第一,最少的农业银行行长张云年薪为105万。 不过,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以850万的年薪傲视群雄。他是中行2007年4月通过全球招聘引进的人才,每年接近千万的薪酬都在上市银行高管前三位,其薪酬也是姜建清的3倍之多。 央企高管历史最高薪酬出现在2007年。时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6616万元的税前年薪引发外界的热议。其中底薪约400余万元,约占7%,其余93%是奖金与期权。 前景◥> 降薪70%是误读? 8月28日,《财经》杂志援引知情人说法称,此次薪酬制度改革将缩小不同领域央企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差距,拉平金融和实业的薪酬水平。具体来看,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而部分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削减后过低的,可能会根据企业需要进行适当上调。 对此,有国资委人士表示,“央企负责人薪酬将削减至30%”的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央企的薪酬调整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而会非常慎重,预计会针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办法。” 其实,人社部、国资委等六部委2009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已经开始对央企高管进行限薪,其中规定:央企高管薪酬上限不得超过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倍。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8月28日,国资委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央企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由人社部牵头,目前相关方案正在根据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的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再按程序报批实施。 现状二◥> 高管薪酬旱涝保收 国资委目前对央企负责人实施的绩效薪酬制度,分为基本年薪和绩效奖金。国资委每年与各家企业签订年度责任状进行考核,企业安全生产、经济增加值、节能减排情况、自主创新等都会影响考核结果。最终考核结果等级越高,央企负责人绩效薪金也越高。 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落实。公开信息显示,部分企业亏损但高管照拿高薪。年报显示,招商轮船去年亏损21.84亿元,而其副董事长黄少杰的年薪为124万元;酒鬼酒2013年亏损3668万元,其董事长赵公微年薪为91.24万元。 除了亏损企业高管拿高薪外,业绩相近的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差距也比较大。比如,长城开发2013年的净利润是2.30亿元,其董事长的年薪是365.63万元;宝信软件2013年的净利润为2.90亿元,而其董事长年薪为93.9万元。两家企业业绩相近,而两位董事长的年薪却相差270多万元。 统计显示,2013年公布年报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92位董事长未公布从上市公司领取年薪情况,占比为36%。这显然不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须明示的规定。 当然,上市央企高管并非个个捧着金饭碗,还有近二十人拿着不足10万年薪,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央企高管。例如乐凯胶片总经理之一郑文耀,其2013年的薪酬为80670元。对此,有些公司表示,有些高管在股东单位里领取薪酬,这部分金额不需要在公告里披露。例如华闻传媒董事长温子健2013年仅拿3500元,成为最穷央企高管,而事实上,温子健还担任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等职。 前景◥> 9成不愿弃级别换高薪 据了解,目前国资委对下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薪酬管理办法,国资委人士曾经向记者表示,“天文数字的高薪在金融系统、银行和保险行业出现较多,而这并非国资委的监管范围。” 早在1999年9月22日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有:“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但是多年来,这项政策并没有得以落实。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起,在《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人社部等部委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由于国有企业负责人具有行政级别,其中一项调研内容是,企业负责人是否愿意放弃行政级别,变身体制外,获取更高的报酬,“99%,50岁以上的国企负责人都不愿意转变身份。” 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央企薪酬设计还将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未来央企高管薪酬监管方式方法应与高管选拔任用制度相匹配,竞争类领域的国有企业未来必须实行政企分开。 有专家认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存在着不同的工作压力,“体制外的经营压力和竞争环境以及风险,都明显大于体制内,所以实现不同的薪酬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现状三◥> 职务消费数目惊人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高尔夫球场“秦岭壹号”供企业自用及经营,被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中粮集团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被中纪委通报;深圳个别国企公款购买10余张高尔夫球卡,且将持卡作为班子成员的一种待遇…… 从近期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公布的情况来看,所谓“职务消费”的种类五花八门: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公务接待消费卡、在机场设立贵宾厅、超标配备公车、奢华接待宴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特别是公务用车和业务招待,占到职务消费的大头。以A股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例,仅2012年年报公开的招待费就达65.25亿元;华润集团70家下属企业超标购车90辆,最高单价超过200万元。 招商证券被查出违规报销,涉案金额达1464万元;广西个别国企高管将妻女外出旅游费用冠以“学习考察费”之名进行报销。 更令人瞠目的是,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至于陈同海案发后,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腐败被称为“陈同海漏洞”。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国有银行支行行长每年的职务消费仍高达几百万、上千万元,防堵“陈同海漏洞”依然任重道远。 原因◥> 规定早有,无人被问责 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在此基础上,财政部等部门在2012年又出台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公款装修、公务用车等12种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 部分国企高管的违规职务消费行为为何难绝?上海一位检察院办案人员表示,职务消费可通过多种会计手段,伪造成公务所需,事后又难以核算追回,比常见的贪污受贿更具隐蔽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企高管因为职务消费过多而被问责,甚至连通报批评都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澄提出,应该从法律层面强化对职务消费违纪行为的约束,通过设定职务消费上限,将超出一定额度的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列为职务犯罪甚至贪污,将更具威慑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则强调,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 专家支招:央企薪酬改革首先应政企分开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央企高管薪酬改革,要做到“四要”。 首先是要“政企分开”。央企高管是由组织部门任命的,央企高管的身份是干部而不是企业家。所以,央企高管所拿的薪酬也应该是干部薪酬而不是企业家薪酬。现在许多央企高管既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又拿着企业家的薪酬。这就是导致央企高管高薪的原因。 其次是各央企高管收入分配方案要上报,由主管部门来审批。目前一些央企高管收入之所以高高在上,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央企高管“自肥”的结果,这些高管自己制订收入分配方案,自己来审批,然后由自己来执行,最终让自己受益。 其三是要与业绩等各项考核指标结合起来,并严格考核制度。高管薪酬与绩效挂钩并不是新发明,但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方面是高管薪酬要与效益挂钩,同时还要考虑行业发展景气度情况。如目前的石油化工行业效益明显会优于钢铁行业,但中石油、中石化的效益好显然不是公司高管的功劳。另一方面高管薪酬与效绩挂钩不能只奖不罚,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论企业效益升降,某些央企高管薪酬只增不减。 其四是央企高管薪酬收入要公开。央企是人民的央企,人民对高管的收入有知情权。而且央企高管是干部身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对自己的公仆也有监管的权利。实际上也只有在人民的监管下,央企高管才会廉洁清政,才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南方农村报综合新华社、《财经》、凤凰网、《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财新网、人民网、《新京报》等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