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三无草铵膦猖獗》追踪 南方农村报讯 (见习记者郑朝武)8月23日,本报报道了《珠三角三无草铵膦猖獗》,随后记者将投诉材料转给江门市农业局。8月26日,江门市农业局组织新会区农业局、台山市农业局和开平市农业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执法。本报记者及农资维权顾问、农资打假维权专家甘小明跟随行动。 执法人员先后到新会会城镇、三江镇,开平龙胜镇,台山白沙镇等镇二十余家农资店进行监督检查,在开平龙胜镇查获14瓶草铵膦(5升装),涉及“斩草除根”(7.5%草铵膦)和5%草铵膦两款产品。上述产品的标签上均无农药登记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证等信息,无企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被查出“斩草除根”的零售店向执法人员提供了送货单,上面显示产品供自个体户许某。执法人员在许某位于会城镇万兴园小区内的仓库,未发现相关产品,但他未能解释送货单上为什么有其公章。另一个查获产品5%草铵膦,送货单上只有货品信息,未注明送货单位。目前,执法部门仍在调查中。 江门市农业局综合执法人员提醒,农药零售商无论从厂家还是经销商进货,都需要求对方提供正规票据,标注清楚产品名称、规格、单位名称并盖好公章。 甘小明强调,“三无”农药产品特征多是无农药登记证、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执行标准,无具体生产厂名和厂址等信息。“三无”除草剂产品,往往采用工业废液,或添加隐性成分,其含有过量重金属物质,使用后可导致土壤富集重金属,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抑制农作物正常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户使用这些产品,一旦出现药害,将无法维权。 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发现一批涉嫌违规的百草枯产品,已进行封存,待进一步核查和处理。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