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2015年上半年,我国农药行业形势欠佳,共出口农药69.1万吨,同比增长3.3%,出口金额20.83亿美元,同比减少11.9%。这表明行业的平均销售利润在下滑。这是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的“山东华阳农药论坛(第十五届山东农药信息交流会)暨丰县百农思达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透露的消息。本次会议由山东农药学会、山东农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农业部、农药协会、世界农药巨头、国内20个省市农药企业代表500余人参加。 “我的不少科研成果,就是通过行业平台相互交流得到灵感的。”农药界德高望重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慕立义致辞说,做技术研究的,走出来多交流多交朋友,更能共同促进行业进步。 此次交流会的主题丰富多彩,涉及农药产业政策解读、国内外行业现状、生产加工新技术、新产品发展趋势等方面。 上半年亏损农药企业增加 会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李钟华指出,我国农药行业存在需求增长乏力、投资大幅下滑、行业税负过重、上游效益降幅较大等问题。据她介绍,通过上半年调研832家农药制造企业发现,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在扩大,同比分别增加了11.3%、145.6%。调研的698家化学原药企业也不容乐观,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分别同比增加了15.4%、162.7%。上半年农药企业总体亏损面同比增加近10%。 但李钟华也表示,我国农药工业存在不少新机遇,如高毒农药淘汰提速、品种升级换代加快,卫生、防疫、林业、园林、工业等非农业用途正在开拓,出口扩大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副处长张春艳分析,中国农药活性化合物的专利权绝大多数掌握在国际农药巨头公司手中;国内申请多以复配型农药和农药制剂等改进发明申请为主,创制能力还有待提升。 多种病虫害抗药性大幅提高 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大多数药效逐年降低,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水平在提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开运指出,我国棉蚜、小菜蛾、稻飞虱、水稻二化螟、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农业害虫,抗药性呈显著提高趋势。其中,不同地区同一种虫害的抗药性存在差异,如棉蚜,在山东德州地区对啶虫咪的抗性倍数约是泰安的5倍。同一种虫害对多种常规药剂出现明显的抗药性,如棉蚜对吡虫啉、氧乐果、丁硫克百威等抗性明显,氰戊菊酯则已完全失效。对此,王开运提出了“更换新药,轮换使用,敏感期用药,合理使用增效助剂”等应对策略。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峰分享了黄瓜霜霉病、瓜类白粉病、根结线虫、蔬菜灰霉病等几种主要蔬菜病害的防治策略。据研究,山东地区灰霉病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出现明显分化:多菌灵、乙霉威等已完全失效,啶酰菌胺、啶菌噁唑则防效较佳。而对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吡唑醚菌酯、己唑醇、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嘧菌酯5种药剂中,除吡唑醚菌酯,2013年的防效比2011年均有所降低。对于病害防治,刘峰总结宜采取预防为主、保护性施药、混合用药的方法;保护作用的持效期远大于治疗,因此发病前用药效果最佳。 (黄丽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