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中秋刚过,台山种植大户伍建豪就继续照看他那还有一个月就收获的水稻。今年让他欣喜的是,水稻生长比较良好,在接下来的晚期稍微注意一下稻飞虱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产量会比去年高。伍建豪今年把承包的其中300亩地分给了儿子管理,自己管理近200亩。他说已经跟米厂签了订单,等水稻收获,便可以高于市场价5元每一百斤的价格卖掉。 高投入、低收益,这是很多农户对水稻种植的描述。但随着土地流转加快,规模化种植发展,大户正不断涌现。他们懂得生产与管理,采用规模化种植方式,在低收益的水稻生产中仍实现了致富。 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近期,农财宝典记者走访茂名、湛江、清远、江门、肇庆、阳江等市逾百名5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探寻合理的水稻种植发展模式。 八成种植面积50-200亩 记者走访广东水稻种植大市了解到,种植水稻一年的亩纯收益在300-500元之间,亩收益最低260元,仅有少数因种植常规稻、机械设备齐全,一年亩纯收益达到近1000元。按照100亩计算,光种植水稻年纯收益在3-5万元。而外出打工,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可在3万元以上。近三年资料表明,广东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记者走访调查的种粮大户中,50-100亩水稻种植大户占66%,100-200亩占21%,200-600亩占10%,600亩以上占3%。在劳动力成本较高、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仅依靠家庭劳动力,种植百亩水稻比较合适。 台山市种植大户陈深,种有水稻100亩。“100亩田,我和老婆两个人就能管理,一年纯收益可达10万元左右。”陈深说,因为没有机器,他们每亩只需要额外支出70元的费用,100亩田对他们来说正好合适。 全程机械化投入高 水稻规模化种植对机械设备有一定要求,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均需要较高投入。全套农机设备大约在100万元左右,一般种植大户想要完全配套难度较高。 肇庆市高要市禄步镇岩口村民余业飞2014年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种植水稻1300亩;机械投入费用300万元,包括4台收割机、2台大型打田机、8台工农手扶拖拉机、2台烘干机和7台插秧机。余业飞说,购买农机虽然有政府补贴,但主要还是由自己承担。据了解,水稻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行机械化操作,需要的最低投入在60万元左右,对于一般种植大户而言短时间内也无法购置完善的机械设备。 同是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的湛江市雷州市松竹镇何有义,种植水稻830亩。“发展规模种植,一定要有机械化支持,以我目前拥有的机器只能管理这么多的耕地面积。”何有义说。 优质常规稻成大户首选 收购价格直接影响水稻经济效益。记者调查发现,优质常规稻收购价格在170-190元/百斤,亩产约600斤。杂交水稻收购价格普遍在130元/百斤,亩产约800斤。优质常规稻价格比杂交稻收购价要高30%-50%。 台山市水稻种植大户伍建豪种有400亩水稻,选用当地农科所推荐的常规稻品种。他介绍,水稻每亩的产量在600-700斤,平均180元/百斤,一年每亩地的利润超过1000元。 因价格优势,优质常规稻成为江门、惠州等地种植大户首选品种。不过,杂交稻凭借抗性和产量优势,在粤东、粤北等地受到欢迎。 水利设施待改善 记者走访了解到,水稻种植大户所承包的土地一般都是生产条件恶劣的水浸或旱涝不保土地;好的田块农户往往不愿意流转,或者土地租用费用较高,种植水稻很难获得好收益。 廉江市水稻种植大户罗标建反映,现在丢荒地大多是容易积水的田块,每年插秧时最怕遇上阴雨天气,积水排不出去,影响秧苗生长。 缺水成为阳东县种植大户陈植桓心头之痛,他租用的田块旁边都修有灌溉水池,可是水库里的水根本放不到田里,每年到了插秧季节,用水就困难。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农田水利示范镇,基本完成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等小型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陈植桓希望国家可以帮助解决当地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 大户渴望政府更多扶持 罗标建说,他们租用的土地本身就是不易耕作的田块,经济效益特别低,有时候甚至没有效益;如果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种粮补贴,将会极大地提高大户的种植积极性。 据了解,各地对于农户都会给予一定的种粮补贴,补贴往往是以种粮补贴卡的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因为大户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各异,有的种粮补贴是直接发放到种植大户手中。 何有义希望政府可以在农机方面给予种植大户一些支持。他说:“虽然购买机器有一定的补贴,可配套完整的机器,仍然需要一大笔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