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版:农化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海藻肥有企业标准尚无国家标准
原料和工艺门槛高,目前3家企业同时具有海藻酸提取和肥料生产能力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9月29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杨吉龙


  编者按 今年3月,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发展新型肥料,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除了“减肥”行动,铁路运费上涨和化肥增值税重新征收,导致肥料生产企业成本上升,也在倒逼企业朝着研发、生产新型肥料方向转型。这些新型肥料往往具备省工高效、节能环保、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和产品品质等诸多优点。
  事实上,近年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质为主要特色的新型肥料不断涌现,腐植酸肥、海藻肥、生物菌肥等名字农民可能耳熟能详,但他们各自的特点、功效和使用方法,未必人人都懂。本报现推出“特种肥知多点”专栏,为读者详细介绍这类肥料。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吉龙

  海藻肥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肥料品种之一,被重点应用在土壤改良上。土壤肥力的核心是碳营养,碳又是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但长期以来,复合肥施用量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碳元素却长期被忽视,导致作物养分严重失衡、生长差、抗性低。研究显示,30年间我国土壤中的碳元素降低了50%,而氮元素却增加了30%,肥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施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缺乏有机碳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宗文在首届中国海藻肥科学应用南方论坛上指出,作为补充有机碳营养的高端产品——海藻肥,正是解决土壤中碳、氮元素不平衡的优良之选。
来源天然功能多样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张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藻肥的核心物质是纯天然海藻提取物,与陆生植物有良好的亲和性,经过特殊生化工艺处理,保留了天然活性成分,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钾、钙、镁、锌、碘等四十余种矿物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后分离为离子态,迅速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促长增产的效果。
  同时,海藻中所特有的海藻多糖、藻朊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可刺激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调节内源激素平衡。
  资料显示,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早已将海藻肥列入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料。在我国,海藻肥的研发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研发生产的“海藻抗逆植物生长剂”即海藻肥,分别在山东、黑龙江、甘肃、河北等省进行了15.9万余亩的农田应用试验,品种涉及蔬菜、水果以及大田作物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海藻肥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增产幅度达7.1%-26%,同时显示出抗病、抗旱等抗逆效果。
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仅三家
  我国海藻资源丰富,年产量达7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为海藻肥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0个海藻肥产品获得登记,分属38家企业,产品主要有液体、粉剂、颗粒三种类型。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品牌的海藻肥料在推广使用,如肥老头、明月、藻博士、烟台嘉特、金悍美、海狮牌、海状元、雷力等。同时,海藻酸还被添加到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掺混肥、叶面肥、水溶肥、生物菌肥等肥料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用肥需求。
  然而,由于海藻肥是一种新型肥料,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基本上按照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这使得国内海藻肥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了农户对海藻肥的信赖。此外,肥料经销商及农户对海藻肥的功效、使用等认识依然不足,让海藻肥的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还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海藻肥主要原材料均来自于海藻,而我国仅沿海地区等才有海藻种植和生长。而且海藻肥的生产加工工艺有许多技术壁垒,致使目前多数厂家不具备生产海藻肥及持续增长的能力。目前国内仅有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集团和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同时具有海藻酸提取和肥料生产能力,产能在5万吨以上。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