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9版:种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火龙果不耐存储或是中了激素水溶肥的招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9月29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徐灿红


  火龙果不耐存储,非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害,多是果皮上潜伏病菌作怪。
  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灿红

  火龙果采后容易烂果,是种植者普遍面临的尴尬。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不同采后处理,决定了火龙果存储时间不一。近日,“农财网中国火龙果交流群”的种植户热议,他们认为火龙果之所以不耐储存,原因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种植过程中施用了激素。
  记者调查发现,火龙果上激素应用很少,如果中招,最大可能性来源于不正规水溶肥中的隐形添加,大多数火龙果不耐存储,直接原因是潜伏在果皮上的病菌作怪。
“问题果”被质疑
激素危害

  “一次收购火龙果时曾收到一批”问题果“,这些果的红色外皮上有一些青色小块,放一两天后,表皮出现一块块白斑然后变烂,与其它原因造成的烂果不同。”资深农资行业人士杨炳营说。他认为,这是激素所致,个别种植户为了调节火龙果开花时间或延长挂果期,会主动使用920(赤霉素类似物)、2,4-滴钠盐、芸苔素内酯等激素药,也有些农户是在不知情下使用了违规添加激素的肥料。
  据了解,杨炳营所说的激素是指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做植物外源激素。在我国《农药管理条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被作为农药进行统一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取得登记的成分多达38种,按类型分为: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乙烯或乙烯释放剂、缩节胺及其他,包括杨炳营提到的三种。
实为表皮病菌
直接为害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会造成“问题果”?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加速果实膨大和生长,造成火龙果抗病力下降,但并不会直接引发火龙果腐烂。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易润华并不鼓励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人为干预火龙果生长,违背其自然生长规律,会导致火龙果品质下降。事实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火龙果上的应用研究还很少,使用技术并不成熟,且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使用者技术要求较高,其剂量、成分、施用时期都很关键,使用不恰当很可能会造成危害。广西农科院园艺所火龙果产业专家梁桂东表示,火龙果属于小众新兴作物,很多技术并不成熟,现阶段应以做好基础的水肥管理为主,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火龙果上应用并不多。
  广东开平农技师关柏梁认为,造成“问题果”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是果皮上潜伏的病菌。易润华也表示,火龙果表皮较紧,并有一层蜡质层保护,免受病菌侵染,不恰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导致果皮裂开,加大被病菌感染的风险,并不是引发腐烂的主因。
部分水溶肥
隐形添加激素

  广西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博士何金光提醒,激素用的好,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生长等,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后,作物生长加速,需要配合追加营养元素。如果种植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激素,却没有做好相关配套植保措施,就可能引发裂果、病菌危害等。
  关柏梁介绍,现在市面上一些叶面肥、水溶肥等肥料中违规添加隐性成分,可能就含有激素,导致一些种植户在不知情使用了激素。市面上水溶肥种类多,存在一些不正规生产厂家以次品充好品的情况,北京新禾丰粤西片区经理吴晓斌表示,有些水溶肥次品,以复合肥或是含腐殖酸液体肥料冒充,其营养含量和配比不达标,就可能添加激素等隐性成分。
  事实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可以单独使用,但严禁在水溶肥产品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成分。如何简单辨别含激素水溶肥和正规水溶肥?根据原材料、养分配比、加工工艺不同,成本差异大,终端价格更是相差大,高档水溶肥零售价3万元/吨甚至更高,一般水溶肥零售价为1.5万元/吨左右,几千元每吨的水溶肥也常见,因此,很难从价格上区分。但从使用效果上可以明显区分,含激素水溶肥一般都是短期效果很好,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对作物生长并没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火龙果产业快速发展,不少新基地都配有水肥一体化设施,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两广火龙果基地发现,火龙果基地使用水溶肥等特种肥呈上升趋势,提醒农户在选择水溶肥时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如果短期效果立竿见影,或为激素水溶肥,谨防中招。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