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版:重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10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10月9日,观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图片

  据新华社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日军强征“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介绍,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该项目的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保护,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申遗过程曾遭日方阻扰
  2014年6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申请。据悉,同期提交的还有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珍贵档案。
  在我国宣布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珍贵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后,日方一直通过官方和民间团体对我申遗提出“抗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曾要求中方撤回申请。
  2015年3月,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
  9日,经过3天的评审,当地时间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而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
档案分三部分内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和平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以及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则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根据此前报道,遗产申报发起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这次申遗的档案,分为纸质、照片、胶片三类,既有单件档案,又有全宗。包括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女士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珍藏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原始胶片及摄影机;谷寿夫判决书正本“贝德士证词”等。
外交部:历史不容篡改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对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决定表示欢迎,将按照有关规定,确保这些珍贵文献得到保护和传播,充分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
  对于有报道称,日本外务省10日发布“新闻官谈话”质疑中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责教科文组织未能保持中立和公平,将要求教科文组织进行制度改革,不再被“政治利用”,华春莹表示,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日方有关言行再次表明了其不愿正视历史的错误态度。
  作为中国申报“慰安妇”档案中唯一提供了大量史料的个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说,在日方重重阻挠下,这次申报没能成功。“申遗不成功,不代表对‘慰安妇’问题的关注就此终结。”
  我国申报给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的《“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了1931年至1949年在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痛苦遭遇。
  链 接
中国10份文献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入选之后,在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346份文献和文献集合中,来自中国的已达到10份。分别是:《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传统音乐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纳西东巴古籍》、《清代科举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图档》、《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南京大屠杀档案。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称《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至2013年,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