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刘阳
“2015年粉葛价钱不好,不到1元/斤,2014年能卖到2.5元/斤。”罗秀妹在高要市仙洞村刚建起的粉葛加工厂,边推着一车粉葛过滤废渣边对记者说。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田间的农民正在整地起畦,垄中心每隔1米用黑色塑料袋打好包泥,开始了今年的种植。而加工厂空地上则堆着1万6千斤粉葛。 “这都是去年产的,准备加工成葛粉,工厂开机8小时能全部加工完。葛粉至少能保证1.5元/斤。”高要市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社长陆桂清介绍,在广东,近万亩合水粉葛、1800亩庙南粉葛以及火山粉葛、广州大叶粉葛等14个品种可谓百花齐放。 广东省肇庆市活道镇有着依山傍水、沙壤土肥沃的地理优势,盛产的粉葛个大光滑、口感松软无渣、淀粉含量高,种植面积达4000亩,年产量保持在80000斤左右,其中尤以周边无工厂污染的仙洞村的“活仙”葛名气最大。 品种档案 品种特色:主推中叶粉葛,个大光滑、口感松软无渣、淀粉含量高 种植面积:广东逾万亩,活道镇约4000亩 播种时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间种植,催芽15-20天左右,大寒至立春之间,选择天气晴朗温度15度左右的条件进行,选择好葛藤条,以一个枝芽为一颗种。农历雨水后开始定植,单种形式株距80cm左右,500株/亩;间种形式株距100cm,330株/亩。 价格:广东2013年:5元/斤;2014年:2.5-3元/斤;2015年:0.6-0.7元/斤; 供港2013年:7-8元/斤;2014年:4-5元/斤;2015年:1-2元/斤。亩利润2000元-5000元。 种植风险:2015年受“礼品经济”急刹车影响,价格和销量下跌幅度较大 |故事| 村支书组建合作社 1995年,干了11年村支部文书的陆桂清被选为仙洞村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仙洞村的粉葛地头越来越热闹。就这样陆桂清开始了他的进粉葛事业。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仙洞村粉葛只能低价卖给高明合水等地的小商贩。陆桂清介绍,随着合水粉葛市场越做越大,当地出现了许多粉葛加工厂,形成了收购仙洞粉葛到合水深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高明合水的粉葛倒成了名优产品了,而仙洞村村民基本赚不到钱。 直到2007年,东莞市润丰果蔬有限公司带着香港收购公司的考察人员慕名而来,“我们这里地处鼎湖山泉水上游,水质清澈无污染,独有的黄泥沙土壤土质蓬松,利于粉葛生根壮根,种出的粉葛细滑无渣,得到考察人员的青睐。在政府的牵线和帮助下,合作社经肇庆市检验检疫局和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成为广东大宗供港、澳粉葛基地。”合作社另一位股东朱志雄对记者说。 粉葛品质得到了认可,有了比较稳定的销路,2009年,陆桂清带领140户粉葛种植户注册成立了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大批附近村庄农户纷纷试水,开始种植粉葛。2013年,合作社种植面积增至1600亩,亩产2000斤,价格也由2009年以前的几毛钱一斤涨到8元/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户均收入达8.77万元。如今,合作社292户粉葛种植户在陆桂清的带领下,脱贫致富成为了仙洞村的平常事。 陆桂清因此获得全国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称号。2011年7月,“活仙”粉葛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3年8月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标准证书。2014年活道粉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技术| 进行标准化生产 肇庆地区种植的粉葛为含淀粉25%-35%的无渣良种中叶粉葛,虽抗性强,但难免出现一些病虫害。葛的病虫害较轻,但如遇到不利天气影响,锈病、枯萎病为主的病害、老鼠啃食仍威胁着粉葛种植户的收成。 肇庆市人大代表、粉葛种植能手王金才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锈病主要在粉葛的生长中、后期发生,除了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老、病叶,压低病源基数之外,发病初期隔15天左右可叶面喷洒1次10%世高1000倍液。 王金才介绍,对于枯萎病目前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的药剂,应在种苗处理、土壤消毒、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几方面预防,加上营养液效果更佳。 为了提高粉葛品质,2009年,由东莞市润丰果蔬有限公司起草、高要市农业局编制的《高要市一乡一品活道粉葛标准化培训资料》面世。 此后,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一年四次组织社员培训,实行“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模式,通过引进优良粉葛品种和先进的储存技术,并加强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使粉葛亩产从25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6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香港和澳门等地。 |启发| 深加工盘活产业 花无百日好,因受供求关系和整体经济状况影响,2014年以来,粉葛销售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户阿彩告诉记者,2015年粉葛才0.6元/斤,已经采挖的粉葛有5万斤滞销储藏在仓库,因价格迟迟没有上涨趋势,还有没挖出来的。 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陆桂清、朱志雄等5位股东在肇庆市政府的帮助下,共同投资建立了粉葛加工厂。10月,他们从河南购买的逾120万元的葛粉加工设备完成安装。“按照目前葛粉的市场最低价格7.5/斤,出粉率20%来算,一斤粉葛至少可收益1.5元,粉葛价格低于1.5元/斤的时候,加工厂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当日下午,恰逢第一批粉葛加工开机,“由于初次试生产,洗涤槽传输速度略大于传送至搅碎机的传输速度,部分粉葛卡在搅碎机端口,需要人工捡出来,确实比较危险。加上三次过滤装置六方罗的过滤网密度过大,二次过滤的葛粉粗浆渗透性偏低而溢流出槽导致浪费。”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广坚告诉记者,人工上料需改进,可考虑传送带的上料装置,省时省工又可避免洗涤装置传输速度过快的问题。 洗涤—过滤—沉淀环节的生产效率为2000多斤/小时,抽水泵速8.75立方米/小时,仅4个小时,8000多斤粉葛转瞬变成了细粉浆,装满了3个7.2立方米的沉淀池。朱志雄介绍,沉淀6小时便可以进行第四次过滤,然后经第五次过滤、真空脱水、烘干,便可装箱了,初次开机发现的这些小问题可以自行解决,调试后加工速度能提高一倍左右。这第一批产出的葛粉这几天就送去申请质量安全认证,大概一个月认证资格可以批准,后续的收购商和销售价格才能最后确定,收益相当可观。 伴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向导,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给活道粉葛深加工带来了市场,商品化粉葛供港、澳直销配合深加工葛粉为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带来了双重保护。 朱志雄预计,今年8月份活仙葛粉可以投入市场运营销售,初期或将采取免费提供市场试品尝等营销宣传模式,希望在肇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盘活粉葛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