輋维村的村道正在扩建加宽。
广东发出将贫困村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村的号令,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火热进行中。即日起,南方农村报开设“新农村建设在行动”专栏,关注广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有效经验,展现村民在其中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今日专栏推出“我们这样做”系列,报道各地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的做法、难点、探索经验等,敬请垂注。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伯航 李丁丁
不到一年时间,常年在外务工的五华县转水镇輋维村、维龙村、流洞村的村民,每次返乡时总会发现家乡有点不一样,“村民说村里越来越漂亮了,差点认不出来了。”流洞村党支部书记汪洋说。
輋维村、维龙村、流洞村是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去年以来,广州地铁在这三个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近一年时间,成效逐渐显现,三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收入有所增长,产业发展也找到了方向。
作为大型国企,广州地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将企业项目制的经验植入到扶贫工作,探索一条企业扶贫创新之路。
整体规划村庄美了
自然条件优美,水资源、林地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是三个村的共同点。狭窄坑洼的村道,凡下雨走路便会沾两腿泥;垃圾点没有规划,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蚊蝇萦绕。流经流洞村的一条5公里小河,曾让村支书汪洋无比痛心:“原本一条清澈的小河,几十年没有清理,河道越来越窄,村民在河堤上种菜,非常煞风景。”由于缺乏规划和资金,村集体想整治却有心无力。
去年,广州地铁扶贫工作组进驻,向“脏、污、乱”宣战,今年着手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动污水处理、道路亮化等工程。除了利用自筹资金400万元,还积极向县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各职能部门“伸手”,借助其专业力量。
“一开始,我们就依据项目制原则,前期做了大量从整体至细微的规划,而不是这儿建一点,那儿拆一点,最后弄出的效果谁也没有把握。”广州地铁驻五华县转水镇扶贫工作组组长李宏辉介绍,工作组把新农村建设当项目运作,形成一个闭环式管理体系,确保每项流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可控。在项目制原则指导下,工作组与村两委、理事会一道编制了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规划。
灯亮了,路宽了,河道干净了,村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如今建成数个小公园、小广场和绿道等,新建2500平方米景观休闲点;建成2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清理了废旧池塘,拆除多处残垣断壁和危旧房。目前三个村均已列入县镇打造的“益塘流域·十里水乡”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规划,并被列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其中輋维村推进较快,已初具规模。
立体产业多样增收
贫困村要建成新农村,最终还是要发展产业。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工作组在选择优势主导产业上下足了功夫,结合当地较好的自然条件,把重心放到了绿色生态产业上,制定出一套林地、畜牧、家禽、水产、电商平台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产业帮扶规划。
輋维村和维龙村多山地,土壤适合种植柚树,也有种植柚树的传统,且柚子品质非常好。今年上半年,维龙村、輋维村完成了125亩沙田柚种植基地的建设,目前柚苗长势良好。而流洞村水质优良,适合养鱼。目前,流洞村40亩渔场基地设计、征地及周边道路施工已完成,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投放鱼苗了。
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近期广州地铁扶贫工作组投入省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与当地企业合作筹建土鸡养殖公司。当地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三个村提供场地和劳动力,预计年出栏量超过5万只,每年的利润回报率达10%。工作组副组长曾军算了算:“每年将有30万元的分红归贫困户,保守计算,有劳动力贫困人口每人增收700元以上。”
贫困户林伟雄是沙田柚种植基地的管理员之一。他被村民戏称为“狂牛”,不是因为他的脾气暴躁,而是“干起活来像牛一样下狠劲”。这背后有一个心酸的故事。2015年,林伟雄4岁的小儿子从摩托车上摔下受伤,花了20多万元治疗,原本温饱无忧的家庭因此返贫。林伟雄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当上基地的管理员,管理50亩柚树,并去一家民企做帮厨。近期得知“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政策后,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筹款9500元买了2头牛,加养了100只鸡和20只鸭子,获得了4500元的补贴,一年下来将创收约1.5万元。
另外,工作组将160万元投入到五华工业园,村集体每年有10%入股资金分红,这让村委会有了底气。
“总归一句话,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原则来做。”每亩前期投入1万多元的沙田柚,直到第四年才挂果有收成,有人曾笑李宏辉们搞短期不见效的“傻产业”。“我们必须保证产业长效,帮扶单位撤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还有收入。”李宏辉说。
加码帮扶保障民生
最令林伟雄高兴的是,今年他搬进了新房。除了财政补贴的危房改造专项款3万余元外,广州地铁再补贴了1万元,让他能顺利建成新房。“没有广州地铁的帮扶,我一家人还寄住在我弟弟的房子里。”据了解,在“三保障”方面,广州地铁在政府帮扶的基础上加码,危房改造每户补贴1万元。目前有危房改造需求的49户村民中,有39户已完成改造。
教育能够有效防止贫困隔代传递。广州地铁共耗资170多万元修缮三所村小,希望能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工作组注意到之前只有輋维村设立了教育基金,随后广州地铁投入40万元,协助维龙村、流洞村设立教育基金,同时加大輋维村的资金池,奖教奖学。
医疗条件同样有所改善。从业30多年的维龙村乡村医生戴大鹏今年8月搬进了敞亮干净的新卫生站。此前,卫生站与小卖部共用一间80多年房龄的砖瓦房,卫生站只摆了一张床。如今,新卫生站内,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无不具备。“整个转水镇,我这里的条件是最好的。”戴大鹏高兴地说。李宏辉介绍,重建这所卫生站投资约48万元,流洞村的卫生站也完成了改造,輋维村的新卫生站仍在建设中。
项目管理高效优质
一年多时间,輋维村、维龙村、流洞村有了较大的改变,虽然离新农村的标准仍有一定的距离,但李宏辉和同事们信心满满。将贫困村建设成为新农村,要求高、任务重,而广州地铁将项目制——这一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将繁杂的工作化简,三控三管一协调,有效地推进工作进度,成效明显。李宏辉说:“我们将所有的工作分解成一个个项目,项目实施完全是采取地铁项目部的管理模式,有项目负责人,有项目规划、设计、预算、招标、监理等等,实现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推进自然相对顺利。”
据了解,广州地铁组建了扶贫攻坚四级组织架构,集团公司领导小组是“司令部”,实力最强的运营事业总部、房产事业总部和设计院作为专责小组是“参谋部”,扶贫工作组是“尖刀连”,各村工作队驻村干部是“排头兵”。
地铁工程的项目化流程被借鉴到扶贫工作中,制度完善,人才充足,让“尖刀连”在村里开展工作格外顺手。李宏辉介绍,6名“排头兵”来自于广州地铁的不同部门,专业涵盖工程技术、安全保卫、设计规划、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各有特长。“名义上我们两名干部分管一条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根据做项目的流程——规划、设计、预算、招标、实施、验收等步骤,各人按所擅长的专业领任务,参与各环节。”同时,根据项目制要求,村内凡10万元以上工程都要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确保资金安全、工程质量过硬。
“尖刀连”背后是强大的企业力量。例如做扶贫档案,工作繁重,时间又紧,“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我们上报需求,第二天公司档案部的四名专业人士就到村,按照国家建档标准指导我们做档案,动作快,质量高。”这其实也是项目制的体现,将建档当成一个项目运作,工作进度、质量、人员安排等尽在掌握中。“实际上,广州地铁近3万名员工是我们强大的后援。”
◎名词解释
三控三管一协调
三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三管: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
一协调:全面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