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香蕉易“跳把”是抗病苗的问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4月26日版次:08

  香蕉催熟后青黄不接,被收购商称为“跳把”。

  扫一扫,获取更多香蕉资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金玺 盛倩玉

  近日,广东佛山的香蕉收购商邓先生向记者反映,因为容易发生“跳把”,当地一些批发商不愿收购抗枯萎病品种。何为香蕉“跳把”?对于蕉农来讲,“跳把”是指整个果梳中有果指脱出,影响打包装箱。而批发商或果商口中的“跳把”,是指跳把黄,即一梳香蕉催熟后,一部分转黄成熟,另一部分或少数几根蕉果仍保持青绿,影响外观和销售。
  香蕉“跳把”发生,是否和抗病品种有关?记者仔细询问后发现,原来邓先生把抗病品种香蕉与普通巴西蕉混装运输、混合催熟。南天黄、宝岛蕉等抗病品种香蕉,在催熟条件上与传统巴西蕉存在差异。将巴西蕉、抗病品种混装运输、混合催熟,很容易使香蕉颜色青黄不一。
抗病品种收购价比巴西蕉低
  香蕉种植有三怕:台风、霜冻、枯萎病。继广东、海南之后,广西、云南等香蕉产区枯萎病也越来越严重。为防止枯萎病给蕉园带来毁灭性打击,一些种植户选择种植南天黄、宝岛蕉等抗病品种。但收购抗病品种的客商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海南、广东湛江徐闻等地种了很多抗病品种,这些香蕉催熟后容易有‘跳把’问题,我们收购很谨慎”,香蕉收购商邓先生告诉记者。
  香蕉生产和加工催熟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跳把,即一梳香蕉催熟后,大部分转黄成熟,间或有一两根蕉果仍保持青绿,影响外观和销售。由于可能出现“跳把”,部分地区抗病蕉的收购价格明显低于普通巴西蕉。邓先生表示,“抗病蕉价格一般比普通巴西蕉低0.2-0.4元/公斤,南天黄和宝岛蕉都是这样。但我自己,就算价格低1.0元/公斤我都不会收。”
混合催熟是罪魁祸首
  香蕉品种是引起香蕉“跳把”的主要原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热作两院种苗组培中心副总经理唐跃东指出,南天黄密闭催熟期较巴西蕉长0.5-1天,宝岛蕉转色比巴西蕉速度慢1-2天。将巴西蕉与抗病品种混装运输、混合催熟,会导致抗病蕉催熟不完全,从而出现青黄不一,熟蕉品相大打折扣。
  代办王国利在云南经营香蕉生意多年,他告诉记者,“每年4-5月份,雨水增多,香蕉‘跳把’多发。”但王国利认为,天气、水肥管理、催熟剂分布不均等问题,均可能造成香蕉“跳把”,“跳把”与香蕉品种关系不大。
  对于客商而言,如果收购抗病品种的香蕉,催熟时应配合相应催熟手段,适度延长催熟时间。此外,切忌将抗病蕉与普通巴西蕉混合催熟,以免出现香蕉青黄不一等问题。
“跳把”防治从源头抓起
  在香蕉成熟过程中,一般头把蕉熟得早,尾蕉熟得慢。业内人士指出,在倒春寒时期或低温时抽蕾的香蕉后期发生“跳把”的概率较大,进入4月后,季节转换快,光照、温差和雨水变动大,香蕉生长速度加快,养分积累不够充分,也是“跳把”产生的导火索。
  对于果指脱出的砣蕉“跳把”,多是由于果皮激素分布不均造成,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受光照影响和果皮传导组织障碍导致激素水平和其他果指不同,从而生长方向出现差异,最终导致“跳把”。南方农村报壹号农专家谢杰弟指出,蕉农所使用的植物调节剂等试剂如果使用不恰当也会影响香蕉品质和催熟效果,由于喷头雾化效果不好或操作失当使药雾不能均匀分布从而导致畸形果、“跳把”果增多。针对这一类型的“跳把”,除及时清除发育不良的果指外,还要强化管工技术培训,力争做到合理操作。针对蕉果不能均匀成熟的催熟“跳把”,可通过升级催熟设备解决。
  广西建大金牛公司在老挝、广西、海南等地种植香蕉数万亩,根据多年经验,几乎杜绝了香蕉“跳把”。其负责人吴建武指出,在香蕉抽蕾后蕉把正常反正后,套上两个纸袋,外面用蓝色薄膜袋。“这个技术适合于老挝、海南、广西等地,特别是老挝4-7月份上市的香蕉,为了防止‘挑把’,一定要套两个纸袋。”吴建武强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