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农民“点菜下单” 专家“上门服务”

广东近6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集中对接偏远乡村农企、农户的科技需求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9月15日版次:01

  暑假期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推动下,近6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顶着烈日,奔赴偏远乡村播种科技之火。

  南方农村报讯 刚刚过去的暑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4家农村科技特派员首批单位的专家们格外忙碌。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推动下,4家单位联合发出“暑期大下乡”的号召,近6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顶着烈日,奔赴粤东粤西粤北的偏远乡村,播种科技之火。
  8月1日,《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印发,对20项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下乡行动是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对此,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指出,“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亟需大家一起合力。”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表示,“正值暑期,农村青少年学生和各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多数放假,且适逢农村夏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希望加大宣传、广泛动员,扎实推进暑期大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8月28日,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下濑村走来了几名熟悉的面孔,领头的举着一面鲜艳的旗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2018年暑期大下乡。原来,这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艾绍英及该所的两位博士,趁着暑期大下乡的东风,到村里开展农田土壤改良指导工作。
  下濑村30多位农户挤坐在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李林峰博士作了题为《稻田土壤改良技术培训》的讲座,他从土壤退化、技术改良土地污染等主题展开,分析了当前土壤改良面临的问题,同时介绍了该村上半年开展土壤改良试验取得的成果。唐明灯博士作了题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讲座,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
  当天,专家们还在下濑村开展现场教学,对进行中的农田土壤改良试验作了细致介绍。
  “这几年,专家们下村的频率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希望这样的讲座多举办几场。”下濑村党支部书记张国良说,村民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学到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
  同期,华南农业大学谭志远、彭桂香等老师驱车连跑连平、东源的6个行政村,详细了解农户的需求,期望施展一技之长,开启科技帮扶。这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广泛应用于水稻、菜心、香蕉、蓝莓、油茶等40余种作物,减少氮肥使用15-30%,提高磷肥利用率5-10%,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一线,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安排,针对农民生产生活、农业企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等,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专题培训等活动。广东乡村暑期迎来科技之光。
精准对接带动村民增收
  解决贫困户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破解技术性的难点问题,是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心任务。
  《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要求,要实施科技特派员扶贫“百千万”工程,鼓励科研院校、科技园区与贫困地区对接,组织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千村大对接,万人进万村”,开展科技精准帮扶结对,引导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贫困村“全覆盖”,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生产技能,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教授王刚深知这一点。他每年有至少五分之一的时间,直接与企业和养殖户在一起面对面沟通。“了解需求,对接服务,其中不乏贫困村和贫困户。”他说。
  东源县三洞村是省定贫困村。广东省科技厅积极参与当地精准扶贫项目,针对该村群山环抱的地形及生态环境,推进建设脱贫产业优质鸡养殖基地,并提供养殖技术扶持,探索构筑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广东首批依托省农业科学院、省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4个单位,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4家单位自主选派对接,共组织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588名,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206个。目前已完成618个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的选派对接工作。
  仅在8-9月间,广东近6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奔赴粤东粤西粤北的偏远乡村,集中对接农企、农户的科技需求。
  “暑期大下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驱动力。”王瑞军表示,科技厅将联动相关单位进一步充实特派员库、技术需求库和实用技术库,建设特派员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实现特派员认定选派、技术需求的收集和实用技术筛选“一站式”服务,实现面向全省乡村的“点菜下单”式的精准对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