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上,江苏省靖江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9月7日晚,靖江市公安局110陆续接到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部分学生和院方报警:有在校学生身份信息遭到泄露。接警后,靖江警方迅速立案侦查。9月11日,李某、陆某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记者调查发现,泄露信息的学生人数超过2600名,企业涉及省内多地,信息疑被企业用于偷逃税款。
记者采访了解到,9月7日,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毕业生王杰(化名)经朋友提醒,发现自己在一家“江苏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任职,每月发放3500元“工资”。于是,他找到辅导员,老师告诉他,学校不可能泄露学生的信息。
王杰也辗转联系到该公司法人汤某,王杰回忆说,“对方态度很好,但对于关键问题拒不回答,比如从哪里得到个人信息”。后来,汤某对王杰解释为“业务员为了增加业绩,操作失误”及“会计弄错了名单”。
该消息在毕业群里扩散,大家查询后发现,全班40多人,至少有30多名毕业生“被入职”。“任职时间”集中在今年4月到8月,并有相应的工资记录。
不久,该校2014级和2015级的学生登录江苏省网上税务局进行查验,都发现了类似情况。自发统计发现,涉及到的公司至少有7家,基本都是江苏的公司。“被入职”的时间短则两个月,长的近1年。
该校官网信息显示,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常州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根据该校披露的招生计划,2014年计划招生1800人,2015年计划招生2071人。
据学校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600名学生的个人信息遭泄露。
点评
就个案来看,相关方面除了要严肃调查,公布真相,对学校及相关企业追责,也要及时消除可能对涉事学生造成的后续影响。而在更大的视野下来审视,此次事件所突显的学生信息安全管理的粗放生态,更应该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囿于不同地区学校的层级、实际信息保护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信息的安全管理,如何做到统一,恐怕还需要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