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捉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12日版次:14
|乡村野史|
  鸟类的大多数都栖居在树上,鸟巢就是它们的居所。
  在南方,最常见的鸟类是麻雀、鹧鸪和黄鹤,那些鸟巢就是它们的杰作,而十之八九又由麻雀所筑。有时还能见到兀鹰像铁片一样急速飞坠,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巢穴。
  我曾经去过朝鲜半岛,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光秃秃的树木,以及枝丫上无数的鸟巢。印象更深刻的是首尔中的鸟巢。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孩子会用竹竿将鸟巢捅掉。
  那些神秘的鸟巢,对孩子构成了难以言宣的诱惑。树上的鸟巢,由于距离而成了一个神秘之物。孩子们在树下仰望,但无法看清里面的底细,心中充满了疑问。里面可能有鸟蛋或刚孵出的雏鸟,但也有可能只是一个空巢。
  就这样,孩子们滋长了将鸟巢摧毁的念头。这些鸟巢通常都是麻雀的居所。科学家已经证实,麻雀主要以草根和害虫为食,堪称益鸟。但麻雀作为一种有害的鸟类,在人类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它甚至被视为跟蟑螂、老鼠并列的“四害”而惨遭铲除。
  人类对于“有害”的东西从不会心慈手软。于是,孩子们毁坏麻雀的巢穴,似乎就有了某种合法的依据。而对于捅别的鸟巢,就不容易得到大人的赞同。譬如捅掉燕子的泥巢,就往往会受到大人的呵斥。
  在我的印象中,只要孩子们发现一个鸟巢,就从不轻易放过。而上山或到树林中去搜索鸟巢,这也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日常事务之一。
  我们的行动并不是针对鸟类的憎恨,而是源自兴趣。我们十分喜欢飞鸟,哪怕它是一只灰不溜秋的麻雀。
  我们认为掏鸟窝或捅鸟巢,是一种很好的游戏,当然也是一种邪恶的游戏。孩子无法看清这种恶行。尽管我们占有了鸟类的飞翔,并取消其自由与生命,乃是无意识的行为。
  在乡间,没有人去教育孩子,不要伤害这些无辜的小生灵。
  麻雀窝就建筑在低矮的树杈上,这种鸟类不会将巢搭建得太高,它们仿佛懒得飞到高处。我们爬上树去,轻而易举地窥见了鸟巢里的所有。正如我们所猜测,要么有鸟蛋和雏鸟,要么空空如也。
  我们捡走了鸟蛋和雏鸟,鸟蛋被吃掉了,而雏鸟被我们喂养起来。如果是在高处的鸟巢,我们就干脆用竹竿捅掉。麻雀还在外面觅食,它们要等到天黑,才飞回窝里去。对付它们,我们自然有别的办法。
  在夜晚,我们持着装上新电池的手电筒来到树林,摁亮了手电筒,一束强光将麻雀惊醒了,它们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那是一种试图挣脱梦境缠绕的翅声。它们睡眼惺忪,懵然无知。而我们突然将手电筒关掉了,黑暗在迅速合拢,那些麻雀不知所措,翅膀僵硬,纷纷像石头一样坠落地上。于是,我们轻而易举地捉住了它们。
□黄金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