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氮肥利用率低?30多位专家出招解难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8月10日版次:08
  “我们在创建之初,就将氮肥高效利用创新平台定义为全国性的。未来,我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将它建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应用平台,在国际上起引领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如是说。
  8月5日,氮肥高效利用创新平台第一届专家组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参加。专家们就平台如何开展氮肥高效利用研究、提高氮肥利用率等问题展开讨论。
行业使命:扛起高效利用大旗
  “与磷肥、钾肥相比,氮肥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更显著。当前全国氮肥的生产量大、使用量大,对我国整个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张福锁院士表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农产品品质的重视,如何高效利用氮肥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
  众所周知,氮肥高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涉及到资源利用、粮食增产、环境保护等众多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氮肥利用率整体偏低。对此,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表示,作为一个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氮肥企业和“中国高效肥倡导者”,心连心有责任、有义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为氮肥高效利用做出更大贡献。
  心连心集团作为肥料生产企业,能从行业大局出发,提出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这一倡导得到张福锁院士的认同和赞赏。今年5月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与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氮肥高效利用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投入使用。刘兴旭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高校、专家和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各方的最大潜力,在氮肥高效利用上实现新的突破。”
产品优化:促农节本提质增效
  在张福锁院士看来,“短期目标是将专家积累的土壤、植物营养、作物生产、肥料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技术迅速转化成心连心产品优化升级与利用等方面的支撑,通过因地制宜地梳理产品、调整配方,实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中期目标是将产品、技术、管理、应用的进步,与政策结合起来,推动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真正落地田间,助力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长期目标是建立氮肥高水平科技创新、生产高效利用及推广应用的全国综合性平台,打造世界影响力。”
  实际上,心连心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和作物营养,实施差异化战略,大力发展高效肥。在自主研发聚能网尿素的基础上,心连心又和中科院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了具有国家专利技术的内置型控失肥,与普通尿素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近20%,显著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近年,心连心研发推出了腐植酸尿素,不仅有效改良土壤,还明显提高、改善了作物品质,在助力中国农业减肥增效、提质增效上先行一步,并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自氮肥高效利用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心连心便邀请全国数十位专家对公司的产品进行梳理。参照专家梳理结果,心连心将会围绕现有新型氮肥产品(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控失复合肥等),结合现有试验示范网络,研究氮肥高效产品的释放机理、作物增产节肥机理、作物品质提升机理,明确产品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上的科学施用技术方案,并对现有产品升级改造,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氮肥,促进农户节本提质增效。
  在现有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心连心还将依托专家研发力量,在氮肥增效物质、肥料形态配伍、中微量元素添加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发系列作物专用肥、套餐肥,针对主要作物研究区域配肥技术。通过区域“大配方”专用肥和田块“小配方”智能配肥相结合,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引领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发展行动。
专家汇聚:构建全国协作网
  据了解,氮肥高效利用创新中心专家组首批入选成员的阵容非常强大,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国家现代农业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指导专家组成员14位、国内知名农业院所(副)院长、(副)所长11位,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全国范围内的全部作物体系。
  平台刚成立三个月,各项工作已稳步推进。在新乡县王府庄,由张福锁院士带头的“科技小院”正常运作,并得到各级政府、农民的广泛好评。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表示,中心将重点落实一批开放课题的制定与研究,这些课题的落地,将为中国氮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组代表为氮肥高效利用支招,为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此外,专家组还针对优质产品与配套施肥技术、肥料产品与农业机械的匹配、氮肥增效添加剂、新产品试验示范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氮肥高效利用创新平台旨在将高校、专家、企业和农民本身的资源整合越来,形成合力,把氮肥新技术和新产品真正应用到农民的生产中去,实现提质增效。
  “提高氮肥利用率,不仅需要好的产品、好的技术,还需要综合的管理;不仅需要工业上的进步,还需要在农业应用上的进步、政策上的进步。”张福锁院士希望平台借助各地专家的智慧,在全国开展工作,专家也应在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平台上发挥力量,为氮肥高效利用做出贡献。广告
□魏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