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汉文 蔡丹燕
鳜鱼(即桂花鱼)涨价了。8月上旬,浙江杭州统鳜报价59元/斤,而在3个多月前鳜鱼还徘徊在30元/斤上下,如此疯狂涨速撩拨着鳜鱼养殖人士的神经。“现在鳜鱼卖得比石斑鱼还贵。”和鳜鱼同样作为高档消费代表的石斑鱼,在长时间沉寂后近期也终于迎来了大幅上涨,海南1-1.6斤/尾规格最新报价26.5-27.5元/斤,涨幅达3.5-4.5元/斤。这两条鱼在消费端均以100元/斤的高价示人,但为何塘头价如此截然不同?
石斑鱼消费形式较单一
“石斑鱼是传统海水高档鱼,鳜鱼价格高涨是否会拉动石斑鱼消费?”南方农村报记者就此向深圳、漳州及厦门等地区海鲜流通商咨询,却发现两者并不具备直接的替代关系,高档石斑鱼并不“吃香”。
福建漳州流通商俊哥透露,石斑鱼主要集中在三个消费市场,其中最大的是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市场,第二为上海、江苏市场,第三以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为主体,其中以酒楼消费及节假日消费偏多,家庭消费较少,因此石斑鱼消费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攻一二线城市消费市场,消费量比较稳定,养殖量增加以及消费单一等产业特征导致石斑鱼塘头价持续下滑,消费端价格几乎不变。”
相反,鳜鱼除了酒楼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外,传统家庭消费也产生较大需求量。另外,鳜鱼不但在一二线城市颇受欢迎,在湖北黄冈、荆州、江苏常州、苏州等三四线城市也是主要的消费水产品。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区,类似臭鳜鱼、松子鱼以及干煸鱼等菜品多采用鳜鱼烹饪,这些地区拥有鳜鱼传统的消费习惯和固定消费群体。因此,总的来说,鳜鱼消费市场空间比石斑鱼大得多。
“没有形成大范围消费习惯是影响石斑鱼行情的主要因素。”
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吴老板透露,现在鳜鱼塘头价超60元/斤,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消费者对两条鱼的档次、口味比较熟悉,不少酒楼可以用石斑鱼代替鳜鱼。但其他城市的消费者对石斑鱼档次、口味、做法都不熟悉,不会直接尝试启用石斑鱼,而在华东、华中地区的家庭宁愿选择有食用习惯的便宜淡水鱼,不会选择石斑鱼。
供过于求导致“鱼贱伤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石斑鱼消费主要依靠海捕和进口等方式,每年在几十万吨左右,素有”海鸡肉“之称。近年来因过度捕捞,石斑鱼资源日益枯竭,捕捞石斑鱼已无法形成产业。80年代后期,我国水产种苗繁育专家经过长期研究突破人工繁育难题,石斑鱼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如今鳜鱼和石斑鱼截然不同的行情表现,一方面与上述的消费市场形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养殖规模和从业者心态密切相关。尤其近两年石斑鱼养殖量持续增加,养殖从业者并没有看到消费市场的局限性,固守“高档鱼就要搏高价”心态,没有适时出鱼,导致今年存塘鱼积压过多;另外,消费市场缺乏新的探索和突破,最终出现“鱼贱伤农”现象。
在去年晚鳜投苗阶段,鳜鱼行情低迷,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过冬掉膘以及春季产卵等风险,选择在春节前把规格为1.2斤左右的鱼卖掉“去库存”,也因此在最近三个月鳜鱼价格没有因为鱼太多导致价格低迷,反倒涨势迅猛。
近两年,石斑鱼养殖量持续增加,但其消费形式和消费场景极大程度上制约着这条鱼的发展,而桂花鱼不但具有更大的消费群体,也有更多菜式推动,这对石斑鱼行业是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从业者是否可以学习桂花鱼,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