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磨刀老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7日版次:13
  大约在十年前,那时我家还住在一个大杂院内,是一个几乎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有一天,我发现,在这个大杂院内的两间出租房内,住进了一对老年夫妻。男的满脸褶皱,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男人走街串巷去磨刀。
  这个大杂院里的出租房,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排旧瓦房。我每天上班,都要路过这出租房门口。我每次出门,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总能听到老人出门的吆喝声:“磨剪子了——戗菜刀。”
  在老人住进大杂院前,院子里静静的,自从老人住进来后,整个院子里就不时传来老人磨刀的吆喝声。磨刀是一件辛苦活,不仅赚钱少,而且苦累脏。按理说,人老了,该在家颐养天年了,而这位老人却出来干这营生,我猜想,必定是儿女不孝。
  有一次我下班,见有邻居把刀送到他家门口,请他磨,我好奇地停下了脚步。我想问问老人孩子的情况,可话到嘴边,总觉得突兀,忍了又忍,还是觉得不便张口。也许,这老人的子女问题,是不能随便问的,倘若是老人的痛处,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到雷点。
  又一个傍晚,我路过老人的门口,正好大杂院门口卖百货的大姐,刚请老人磨完刀准备回家,她和我聊起了这个磨刀的老人。她说,这个磨刀的老人和她是老乡。我问:“那老人的儿女怎么这么不孝顺?怎么还忍心让老人住在这破旧的出租房里,让老人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去磨刀?”见我责怪老人子女,大姐长叹一声说:“你真的不知道呀,有十来年了,老人的儿子儿媳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留下一个孙子,孙子今年19岁了,去年考上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老人每天拼命磨刀,他要挣钱供孙子上大学呢。”
  第二天傍晚下班,我见老人刚从外面磨刀回来,我赶紧回家拿了一把菜刀。听说我是来磨刀的,老人一张布满皱纹的黑黑的脸上,突然有了笑容,他乐呵呵地摆开摊子,用一双长满老茧的粗糙大手,把一块砂石镶在一条长板凳的一端,旁边放着水罐、戗刀和刷子等。在老人磨刀的工夫,我和老人闲聊起来。当他听我说磨刀就是卖苦力时,老人像是怕我误解了他似的,赶紧笑呵呵解释说:“磨刀学问大着呢,刀磨得好,刀口才能在一条直线上,能用上一两年。不会磨刀的,容易将刀刃上的钢磨掉,那样的刀用不了几天就钝了。很多人不知道,有些不会磨刀的就这样坑人,我可不能干那缺德的事。”
  想不到,这磨刀还有学问。还包含了老人做人的底线。看着老人还在卖力地磨着,我关切地询问他:“老人家,你年龄这么大,体力也快跟不上了,也该快放下这磨刀的活了吧?”听我这样说,老人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自豪地说:“快了,快了,我的孙子已经是大二了,再过两年,他大学毕业有了好的工作,咱也用不着磨刀了。”正说着,他已缓缓直起身来,把刀慢慢递给我小声说:“拿刀要小心,这刀刚磨的,锋利着呢。”我高兴地接过刀一看,果真磨得利,磨得亮。
  后来,老人租住的旧房子要拆迁了。这对老人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大杂院里没有了老人的吆喝声,我感到空荡荡的。再后来,我也在城市里买了一套房,我家也搬出了大杂院。现在,每逢听到有“磨剪子了——戗菜刀”的吆喝声,我总习惯把头伸出窗外,想看一看那吆喝声,究竟是不是以前那个住在大杂院里的磨刀人。
□鲍海英

下一篇:大城市里的小日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