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不可借防疫之名逾越法律底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1月21日
版次:
02
一段时间以来,河北石家庄的疫情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自1月6日起,藁城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所有村庄社区均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无论是政府官员、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纷纷自觉行动起来为防疫出力,让人在寒冷的冬季多了几分暖意,也平添了几分抗疫信心。
这种背景下,当地“一老人疫情防控期间外出,被身穿红马甲的人绑在树上谩骂”的视频流出,惩罚手段之残酷、谩骂语言之粗暴,令观者不寒而栗。根据当地镇政府的通报,该老人当时不听执勤人员劝阻,执意要进入村内买烟,执勤人员在村党支部书记闫某的指使下,将其绑在树上谩骂。目前,闫某被停职处理,公安机关已经以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立案调查。
一边是隔离许久急躁难安的群众,一边是辛苦多日急盼疫情结束的执勤人员,不难想象,面对当前紧张的防疫形势,当事双方均无法保持平心静气。在急于出门的群众看来,执勤人员故意刁难自己;而在执勤人员看来,群众不配合防疫大局,实在可恨。如果放在平时,此类冲突根本不会发生。那么,本次冲突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当事双方的互不理解以及法治观念的淡薄。
疫情防控如今到了关键时刻,容不得大家心存半点侥幸。经过一年多的抗疫,人们已形成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主动做到自我隔离,积极配合防疫大局,只要大家一条心,疫情一定会得到缓解。去年我国在全世界的抗疫斗争中表现突出,正有赖于全民协力配合防控部署。而老人的任性之举,无疑否认了这一共识:擅自外出且不停劝阻的行为,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给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负担。
执勤人员的举动更加令人寒心。他们本可以选择将老人强制带至家中或指定地点,甚至帮助老人买一包烟,让他尽快返回,可偏偏选择了捆绑、辱骂、威胁老人。羞辱他人人格,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已涉嫌背离疫情防控的初衷,同时也严重偏离疫情防控的法治轨道。法治观念淡薄的执勤人员成了被执法的对象,在徒耗资源和精力之外,还影响了干群关系,这何尝不是在给抗疫行动添堵。
特殊时期固然要有特殊的防控手段,但执法惩戒应围绕纠错这一本质目的,不断精细化与合理化。遗憾的是,去年疫情暴发以来,类似用力过猛的行动曾多次上演,类似冲突也在多地发生过。或是为了应付上级,或是法治意识欠缺,一些地方随意“断路赶人”,一些低风险地区滥用“战时状态”,其实都是不懂科学防控、统筹能力不足的表现。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人类公敌,各地无论是设卡拦人,还是测温放行,初衷都是为了取得抗疫胜利,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这既是对基层执法者素养和初心的检验,也是对执法监督能力的考验。若没有法治精神和科学方法,我们即便没有被病毒征服,也终将毁于自己的愚蠢,美好生活又从何谈起?疫情汹汹,方显英雄本色。遇到防控冲突,基层干部和执勤人员当深思慎行,切不可任性执法、过激执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超级传播”
上一篇:
下一篇:
“超级传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