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踏平坎坷成大道

——2021广东荔枝季圆满收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7月27日版次:01

  网红王小颖卖荔枝。

  田头小站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具有十大功能。

  南方农村报记者 麦倩明 张子煜

  7月中下旬,随着粤东荔枝基本售罄,2021年广东荔枝季正式收官。佳果誉神州,甜蜜五大洲。果农开心地说,“荔枝卖出了水平”。连续三年唱响“步步高”,广东荔枝产业根基更牢、底气更足。
  想当初,下决心解决滞销困境,2019年农业农村部门组建“12221工作组”勉力撬动千军万马卖荔枝;2020年,广东扛住新冠肺炎疫情压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逆转战,荔农欣喜说出“荔枝尊严”;2021年,虽有疫情影响、外贸受阻等不利因素,而荔枝产业链新业态、新模式迭出,荔枝大步迈出国门,产业踏上新台阶……
  曾经,岭南佳果偏处一地;如今,广东荔枝频上热搜,产业信心高涨。
  这一切,离不开广东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的指示,用理论与实践诠释了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以及可能性。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认为,广东以荔枝国际化推广、荔枝“走出去”作为小切口,推动产业大变化。
唯有自信方从容
  广东荔枝产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品种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这是广东老百姓的福气。
  大体量意味着大责任、大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业领域里,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如何配合?生产与消费如何打通?城市与乡村如何互动融合?这些成为摆在广东农业面前的现实议题。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通过“1”个大数据、“2”个市场、“2”支队伍、“2”场活动、实现“1”揽子目标。为荔农办实事,托举起180万荔枝从业人员的殷切期望。雷岭镇委书记欧阳仕表示,雷岭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荔枝,今年平均每户收入过万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何霞说:“12221模式紧紧抓住品牌强农这一牛鼻子,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机联结在一起,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2019年首届“广东荔枝丝路行”吹响广东荔枝“走出去”的集结号;2020年广东荔枝网络节云展会掀起热潮;2021年初,《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推进2021年我省荔枝出口工作的通知》《“我为荔农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为荔枝产业精准把脉、指明方向。
  自信源于责任担当。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及各产区党政强化主体责任,践行“我为荔农办实事”,根据荔枝上市时间,划分粤西、粤东、珠三角、广州四大产区,发布“荔十条”营销措施,分区督战,形成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良好局面。成立“采购商服务中心”,组建“政务服务员”队伍;急调162架次航班护送荔枝出省……
  自信在于正确引领。各级党委政府携手海关、金融、航空等部门,紧锣密鼓展开助“荔”实举,体现出全省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媒体机构深入一线,为荔枝销售营造良好氛围。“十万电商卖荔枝”“十万博主播荔枝”,从“520”这个甜蜜的日子开始,广东荔枝的海内外营销一直“在线”,一个盛大的“荔枝季”,果农与消费者都有获得感。
  谈到政企联合久久为功为广大荔农办实事,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惠兰特别强调各协作单位乃至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而产生的巨大能量。
唯有实践出真知
  “看似寻常最奇崛”,广东荔枝已经存在千年,其产业发展的轨迹连绵起伏。重新认识地缘经济价值,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实践不断强化为广东农业人的行动自觉。
  2021年,广东省荔枝投产面积394.93万亩,产量147.31万吨,两项指标均占全国一半左右,涉及180万从业人员。这组数据是广东荔枝庞大的基本盘。“鲜”字是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荔枝“一日则色变,三五日则味改”,色变味改则荔农减收失收;偏偏又体量巨大、集中上市,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荔枝“难搞”,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尊重产业的特点,顺应产业的规律,荔枝的珍贵在于“鲜”,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手段,让“短板”变“长板”。补齐亚热带农业中农产品分级、包装、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等环节中的“断链”“短链”,电商业务占比快速增加。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荔枝销售走电商渠道的超过80%,全村2000多人从事电商的超过300人。从化区荔枝保质期达到40天,便于全球销售。高州市“田头小站”分级接力全程冷链,延长了荔枝的生命周期和销售半径。
  让数字农业为传统特色产业赋能,对接现实需求让应用落地。广东荔枝产业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帮助农户实现“适销对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认为,数字农业首先是产业数字化,需要“一把手”重视,基础扎实的地方产业往往走在前面。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绝非可有可无,政府职能责无旁贷。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广东荔枝出口欧洲、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广东荔枝陆续亮相于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地区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媒体版面、地标大屏;中国广东荔枝全球分享品鉴活动在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加拿大温哥华等多地举办……一颗岭南佳果,让全球大市场收获了粤式甜蜜。至6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荔枝已出口超1.5万吨,开拓海外市场创历史最好成绩。
  融合、聚合,谋远、致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处长黄维华介绍,通过串起海外宣传推广与产品出口两条链,推动广东荔枝走出去。“线上+线下”“国内+国际”“传统渠道+数字通道”,5月20日以来,1094家媒体发布广东荔枝相关稿件,数十个国家广泛传播,浏览量超过4.3亿。
  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广东以“大气魄、大视野、大情怀”推动荔枝从南方走向全国,从东方走向世界。城乡对话,中国故事,世界表达,尽在其中。
唯有登高可望远
  从谷雨到小暑,从粤西、珠三角到粤东,各个产区因地制宜“为荔农办实事”,不断丰富12221的创新实践。13个产量万吨以上的地市产区,荔枝先后成熟上市,一一顺利完成“惊险一跃”变成果农的真金白银,历时两个月的荔枝销售“洪峰”平稳渡过。
  通过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三年努力,菠萝、荔枝等已经有了多元销售渠道,打响了品牌,闯出了市场,并倒逼产业升级。12221市场体系建设从初始“堵漏式”“救急式”的营销,不断巩固完善做法,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目标”迈进。
  勇立潮头,大胆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农业数字化不断突破。三年实践重塑产业形态、提升产业价值,广东农业人也在提升着认知与作为。广东农业农村系统拥有了一支高水平、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他们是凝聚共识的智囊团,是团结各方力量的生力军。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站上新的起点,进一步强化生产与市场两手抓、两手硬,让市场与生产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全省创建“六新”示范区,打造一个联农带农扶农的战斗堡垒,即通过培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营销、新农人,全要素、系统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六新”示范基地载体的田头小站,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工程为中心,具有十大功能,对生产端提质升级,既解决市场端对品质的需求,也有效解决生产端高质量供给。“‘六新’示范基地建设是一揽子目标的升级版,且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外经与农合促进中心副主任黎小军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将广东荔枝打造成为享誉全球的农业品牌,向世界传递广东味道、中国故事,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广东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征程上开新局、立新功。      (跟题编辑 黄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