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5版: 奥运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这个眼神,就是杨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7日
版次:
05
杨倩在比赛中。 新华社图片
杨倩赢了。
经历了烈火灼心般残酷的决战之后,这个出生在千禧年夏天的中国姑娘笑了。她高高举起10斤重的步枪,宣示自己的胜利。她的眼神明亮、坚定,望向中国队所在的方向,一如她11年前第一次望向一名射击教练。
正是那个自信的凝视,开启了她的枪手生涯。一步接一步,这个小女孩从宁波的村庄,走进了北京的清华大学,走到了今天的东京奥运首金领奖台。
无畏
还有最后两发子弹,场上只剩杨倩和俄罗斯选手加拉希娜,杨倩仍然落后0.1环。裁判发令了,她举枪,闭上了眼睛,心脏跳得砰砰砰。她的脸上毫无波澜,一如之前的每一发。11年的锤炼,她已经建构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范式”。
杨倩是从10岁那年开始摸上枪的。当时她正在读一所普通小学,体校教练虞利华到学校选射击苗子,在平衡测试、垒弹壳等等专业相关测试之外,虞利华被眼前这个女孩的眼神抓住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是独一无二的,我跟她讲话的时候,她正正地看着我,不躲闪,这说明她专注、自信、有胆量。”
10米气步枪是一个极端精细的项目,10环只是一个针眼的大小,这种比赛堪比在头发丝上绣花,它需要冷酷、果决。所有顶尖枪手都要学会在胸有惊雷的情形下击发,去命中10环。
这是杨倩的第一次奥运之旅,更是她第一次在真正的国际赛场上闯入决赛。2019年的下半年,杨倩参加了射击世界杯里约热内卢站的比赛,但无缘决赛。之后,在疫情的影响下,她就失去了再到国际比赛中磨砺的机会。
坚定
杨倩努力调整呼吸,睁开眼睛,凝神望向眼前唯一的目标——那个黑点。击发,10.7环!而对手更狠,10.8环,她落后0.2环了。还剩最后一发。东京的射击馆里气氛紧张。
在虞利华的眼里,杨倩有颗大心脏。有一次赛前训练,正在指导其他队员的虞利华碰上了一个裁判,裁判说你去看看吧,你的一个队员睡着了。他跑去一看,正是杨倩,在练习跪姿的时候竟然睡着了。“当时我就说,这个心态太好了,第二天比赛成绩不会差,结果第二天她真的拿了个第二名。”
奥运延期,国家队的奥运选拔进程拉长,积分规则也做了调整,临近的选拔积分比重更大。最后4场,不给自己定最终目标的杨倩场场第一,结果提前锁定了奥运门票,以选拔第一的身份晋级东京。
然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她陷入低谷,即便是来到东京之后,她的训练也没有恢复到选拔时的状态。24日一早开始的资格赛,她的表现起起伏伏,但整整60发,她一直面向前方,从未回头,终于以第六名的身份晋级决赛。
明亮
最后一发,加拉希娜率先击发。她打崩了,一个8.9环的远弹。现场的声音立刻嘈杂起来,杨倩努力压制住这些扰动。尽管还是稍微有一点偏差,但一个9.8环已经足够赢得胜利。
但第一时刻,她以为自己输了。当她一回头看到欢庆的中国队座席,才意识到胜者是自己。她终于有了一点笑意。手上这把枪和她一起迎来了青春岁月的又一个灿烂时刻。
2014年,练了4年的杨倩在浙江省运动会上打出了10米气步枪40发399环的佳绩,达到了世界水平。虞利华萌生了送她去清华边读书边练射击的想法,因为清华大学有一支射击队,这是十分难得的机遇。
之后,杨倩被特招入清华射击队,进入清华附中学习,边读书边训练的生活开始了。要上清华,就必须高考,因而杨倩的课业负担也不轻。下午三点放学才能开始训练,训练完了还要继续晚自习。
对那段日子,杨倩记忆犹新:“即将面对高考的时候还是挺焦虑的,幸好清华射击队的师兄师姐们会自发来辅导我们。”顺利通过高考之后,杨倩正式入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大学之后,杨倩一度对未来有些迷茫。虞利华到北京曾找她深谈了一次:“为什么把你送到清华来?就是希望你得到更好的教育,无论对你将来发展,还是专业来说,都会更好一些。”
杨倩听进去了。她说到做到。
时隔9年为中国代表团再次拿下奥运会首金,在领奖台上,她的笑容被挡在口罩后面,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都是笑意。
这个帅气的冷面枪手,其实也是这样的杨倩呢! □据新华社
杨倩在比赛中。 新华社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最牛的时刻就是此刻
上一篇:
下一篇:
最牛的时刻就是此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