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请返乡大学生帮带娃
龙川县田心镇田心村办暑期课堂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8月12日
版次:
04
正在辅导学生的志愿者老师。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继林
2间课室、6位志愿者老师、30多位小同学……忙碌了一个多月后,龙川县田心镇田心村党支部书记黄发强终于完成田心村“四点半课堂”的初步构建。
“四点半课堂”坐落在田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每天下午一放学,不少孩子就跑到农家书屋阅读、做功课。“农家书屋有图书看,有空调吹,十分惬意。”
作为全村唯一的“重本”大学生村官,黄发强希望田心村的孩子们靠读书走出山村,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让他们享受到和城市里孩子一样的资源”。
大学生“带娃” 家长放心
暑假期间,正值农忙时节,“孩子无人看管、学习无人辅导”成为萦绕在很多田心村家长心头的大问题。
7月2日,黄发强开始在腾讯为村平台发布“四点半课堂”志愿者和学生征召令。令他惊喜的是,这则征召令引起了学生、家长及返乡大学生的强烈反响。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家长过来报名。”黄发强回忆道,“四点半课堂”迅速在朋友圈中蔓延开,孩子的同学、身边的朋友和邻居、朋友的朋友……最多的时候,有50多个小朋友在此上课。学生规模的扩充让黄发强始料未及,他未曾想过大家对暑期托管如此渴望。
“村里面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对我们整天在外忙碌的家长来说是个大好消息!”张金花夫妇在村口经营着一家饭馆,两口子经常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小、自控能力差,暑假自己待在家里很不放心。”张金花说。
除了时间不够,受制于自身文化水平,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孩子。“现在的课程比较深奥,我自己读书少,也不会教。”村里的巫女士感慨道,“之前还一直在为此发愁,这下全解决了!”
课业辅导 培养学生好习惯
“四点半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们提供假期作业的辅导。22岁的黄东梅是六名志愿者之一,也是田心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村里的父母多数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学生的作业没有人辅导,所以我们开设了假期作业辅导课,讲解他们不会做的题目。”
在黄东梅看来,好的学习成绩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他们做数学连线题的时候,会经常把线连错,我会让小朋友先把答案写在旁边,然后再把对应的数字连起来,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除了暑期作业辅导,黄东梅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放学,她都让学生们把自己位置的垃圾清理干净,凳子搬回原处,课本摆放整齐。“这样教他们,以后就会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真的可以决定命运。”
除常规的假期作业辅导以外,丰富的课余活动也是吸引众多小朋友前来的重要原因。一个个开放式书架上,人物传记、漫画故事、科普书籍等依次陈列,供大家尽情挑选。象棋、围棋以及五子棋等也在孩子们中间广受欢迎,让孩子们在闲暇之余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寓学于乐 丰富的课堂形式
“写字时,坐姿要标准,握笔要标准,运笔要慢,要放松……”书法课上,志愿者老师黄莉香一遍一遍重复教授着书法的基本知识,不厌其烦。孩子们睁着大眼睛,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完全沉浸在艺术殿堂里。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多数孩子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书法练习,写字的形体结构和笔画顺序存在很大问题。“孩子们年纪小,只有通过不断地重复,才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黄莉香说。
横竖撇捺,一笔一划都有讲究。几堂书法课下来,田心村的孩子们从初来乍到的慌乱着急,到握笔从容的平心静气,书法学习让孩子们的假期更有意义。
“白云、白鹅、白鸽……。”上午10点钟,几个志愿者老师便组织同学们进行组词比赛,课堂里热闹非凡,孩子们纷纷高举着手来抢答。“我们想着去买一点那个小糖果之类的(奖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黄东梅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组词游戏的玩法虽然简单,排列方式却千变万化,所以是训练头脑的绝佳方式。这样的课堂既开动了孩子们的脑筋,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十岁出头的邹丽红是志愿者老师中唯一的母亲,为了帮助田心村的孩子,她特地从深圳赶回村里。“刚开始和这里的孩子接触,感觉他们很腼腆,所以我们做了一些互动小游戏,和他们拉近距离,让他们打开心扉,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谈起山村里的孩子们,她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志愿者老师们的热情大方、无私关照,让孩子们逐渐放下以往小心翼翼的拘谨和羞涩。“有时候,学生们也会搞一些诸如‘一加一等于几’之类的脑筋急转弯,故意让老师猜。”渐渐地,这里的孩子已经和志愿者老师们打成一片,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正在辅导学生的志愿者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田秀才”“农创客”同台竞技
上一篇:
下一篇:
“田秀才”“农创客”同台竞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