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象山产区红美人效益遥遥领先

亩产值超5万元,精心选育、高端品质、分级销售、品牌效应等强化定价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12日版次:08

  柑橘产业代表同台交流产业发展经验。

  代表团参观甬红果蔬柑橘母本园。

  浙江象山红美人,被誉为柑橘界的“爱马仕”,收购价能达到30-60多元/公斤,高端市场销售的红美人每公斤价格可达上百元。目前,红美人已经引种到四川、福建等十多个省份,但品质、售价都远不及原产地象山。近年来,全国柑橘产量不断上升,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使行情呈现下滑趋势。然而象山红美人却能脱颖而出,价格持续坚挺。
  近日,由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主办的“2021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走进全国优势农业产区”系列活动第六站走进象山,广东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团走访了象山多家红美人龙头企业,与当地红美人产业相关人士深入交流,探讨柑橘产业蓬勃发展的秘诀。
□南方农村报记者 马俊炜
增施有机肥料 提高果品品质
  在“2021中国(象山)红美人橘产业交流会”上,象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卓优优在致辞中介绍,红美人外观鲜艳,皮薄易剥;清新独特的果冻口感,在众多柑橘品种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并多次斩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今年象山县红美人栽培面积达3.9万亩,预计投产2万亩、产量1.8万吨、一产产值突破7亿元。
  “目前全国红美人面积超过70万亩,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四川省,达到30万亩。”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研究员徐建国介绍,红美人已经成为浙江省第三大柑橘品种,面积达到12万亩。徐建国预计,若无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红美人产量每年将增加30%-50%;浙江红美人未来5年面积将达到18万亩,产量超过15万吨;未来5年全国红美人面积将达100万亩,产量达70-80万吨。
  “品质是红美人卖上高价的关键。”象山甬红果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甬红果蔬”)负责人顾品认为,象山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父辈积累下来的种植经验为红美人种植提供了基础。想要种出高品质红美人,首先土壤要肥沃。目前象山众多果农基本上都是通过用有机肥来代替化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红美人的品质。
  来自广东省从化区柑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代表,广州市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迪方对顾品的观点表示认可。她介绍,公司1500亩沃柑基地所使用的肥料由从化一家著名牛乳企业生产基地处获取牛粪,混入自家的玫瑰残渣发酵而制成。通过增施有机肥,有效提高了沃柑的品质,从而提高了沃柑售价。
多年培育培优 美人“入嫁”大棚
  在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方博云的带领下,广东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团来到甬红果蔬实地交流学习。“中国第一棵红美人”种植于该公司的一个柑橘母本园中,去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揭牌。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专注于红美人?因为一个好的品种从引进、培育,到推广试种,最终达到可观的亩产效益,一定是凝结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心血的,它需要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因此我们也不要盲目推广新品种。”甬红果蔬负责人之一顾芷宁介绍,红美人由哥哥顾品2001年从国外引进,当时红美人各方面适应能力表现得并不好,且设施农业很少,红美人基本都是露天种植,只要遇上一场大雨或是霜冻,果实就掉落一地。由于红美人存在产前落果、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当时全县仅零星栽培。
  直到2008年,象山县农林部门与顾品合作建起了柑橘母本园,用来研究、培育柑橘。通过在大棚重新嫁接、试种红美人,研发设施完熟栽培技术,攻克大量栽培难题,成功将红美人采收期延长2个月,糖度提升至13%以上,示范园连续多年亩效益超15万元。“后来我们开始向周边农户推广,指导他们种植。因为效益不错,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红美人这才算在象山扎了根。”顾芷宁说道。
  “红美人其实是‘苦美人’。”方博云表示,红美人种植要求苛刻,管理用工大,技术要求高,提倡小规模种植,建议果农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棚种植,能有效提高红美人品质。规模大了反而管不好,也增加了前期的投入。小户最好管理面积在5亩以内,丰产期产量控制在每亩5000斤左右。“耕地有限、台风天气多、大棚成本高、种植技术高等都是产业没有大规模发展的原因。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打造精品。”方博云强调,做精做细是象山红美人发展的一贯之道,规模小,好打理,果农重视管理,品质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尤其是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长期拥有定价权。”
引进分选设备 做精品卖高价
  象山大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旸农业”)是象山县柑橘龙头企业,近几年,该公司倾力打造“俏倾橙”“汁爱”两个高端柑橘消费品牌,是红美人品质的翘楚,也是市场销售行情的风向标。
  “在我看来,分选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好的品牌需要用精品去维护,没有分选设备,超市等平台都难以打进去。比如百果园对我们的果品要求就非常高,只要一批次果中有5%数量糖度不合格,或者存在农残超标的情况,都要全部退回去。”大旸农业总经理周彦霖介绍,通过引进无损选果机,不仅能准确测定红美人的糖度、大小、重量等参数,还能将每一个红美人的数据记录在内,方便以后开展溯源系统。不仅如此,公司还投资建设了一批保鲜冷库,每个冷库能储藏30万斤红美人,打造出了“生产+溯源+销售”一整套生态链。
  “去年‘俏倾橙’5斤装精品红美人最高卖到598元一盒。”周彦霖自豪地说,通过打造品牌、分选分级销售,公司效益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品牌效应的驱动下,果农的销路拓宽,卖果得到了保障。
  广东省梅州市木子金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生与周彦霖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指出,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同样重要。梅州市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蜜柚之乡,目前梅州柚子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约93万吨。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能让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同时降低了全国柑橘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带动更多果农增收致富。目前公司已从鲜果销售发展至小柚果的精深加工。
找准产业定位 争做种植标杆
  坐落于象山县定塘镇的象山柑橘博览园,里面收集了200多个柑橘品种,其中不少是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它由“静橘”创始人韩东道投资建立。“静橘”高端柑橘品牌成为象山红美人产业的旗帜,在市场上格外畅销。
  “现在种柑橘不赚钱主要有三个原因:品种单一化、市场供大于求、大基地急于做全产业链。”韩东道举例,前几年耙耙柑价格很高,在零售店里买到7-8元/斤,但是今年耙耙柑的价格只有1.7元/斤,归根于近几年耙耙柑、爱媛、不知火等晚熟杂柑面积大幅增长。同时,韩东道强调,大基地做全产业链是一个伪命题,不少大基地在缺乏人力、销售渠道、资金等情况下盲目打造全产业链,很多人都是“宝马车进去摩托车出来”。
  “我现在做的是前端供应链,拥有近200亩的基地,但更多的是为红美人的销售做服务。今年我大约服务了100多个客户,他们把红美人种好后,到我这里分拣挑选,后续为供应链服务。我们是种植者,首要任务是把柑橘种好,随后再找销售渠道,与渠道供应链合作。”韩东道表示,在整个柑橘产业领域中,找准定位非常重要。
  “在一个行业中,如果想把销售做好,一定要成为行业种植标杆,这样你就有流量可以带货。”韩东道指出,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广泛应用,当地红美人销售也迎来了新的风口。韩东道依托柑橘博览园进行种苗育苗,积极打造个人IP,促进果品销售,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帮助定塘镇橘农销售柑橘超500万元。据悉,象山县去年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销售的红美人占产量的一半以上,销区覆盖北上广深等各大一线城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