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2025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昨发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30日版次:01

  佛山市紫南村,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新华社图片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磊

  10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六大重点任务、20项主要指标(5项约束性指标和15项预期性指标)。“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被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一,到2025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珠三角地区全部行政村、粤东西北地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建设标准。
公益林补偿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中央和省财政对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达到平均每亩40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7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41.77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100%达标。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83.2万亩、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3.5万亩,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0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4%。
  “十三五”时期,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15.3万余个,完成率达99.5%以上;农村现有无害化户厕1341万余户,普及率达99%以上,现有标准化公厕60625座,完成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7479座;建成32.9万余个垃圾收集点,1125个乡镇共建成1288个镇级垃圾转运站;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2.7%;“四好农村路”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
农药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实施粮油大县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大面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乡镇和村级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启动生态农场评价定级试点工作,建设一批自我发展、良性循环、高效运转的生态农场;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70万亩,农药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规划》强调,广东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全面推进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的拆旧复垦,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完善“点状用地”模式,支持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村产业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行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加快建设公益林和天然林精细化管理系统,对公益林实行分级保护,稳定维持公益林面积总量;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为纽带,组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林相改造,打造景观节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南粤古驿道,形成“驿网+绿道网”的生态景观廊网。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9%,森林蓄积量达6.2亿立方米。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加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培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强岭南特色林药、林果、林菌、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木本粮油、珍贵树种等产业建设,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集林业、医药、养老、旅游、教育、文化、支农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到2025年,培育发展省级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50个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0个以上。
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落实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厕所覆盖率;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加快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农村住房规划管理,制定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管理文件,引导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格局风貌。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粤东西北地区80%以上行政村、珠三角地区全部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规划》强调,“十四五”时期,将强化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优先推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县等重点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污染物排放监管机制,严格饮用水水源、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域周边村庄污水排放监管,规范农村工矿企业、养殖户、农户等排污行为。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可回收垃圾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基本得到有效处理。
  佛山市紫南村,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新华社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