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搭建连通城乡的“梦之桥”

驻清远英德连江口镇工作队希望能为当地建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2月26日版次:04

  驻镇之初,工作队调研各村饮水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池奕霏

  家住南坑村的王伯每天在北江江面来往一次,为他的鸡和猪从镇上运回饲料。对于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南坑、三井、银坑这三个村的村民而言,开着摩托乘渡船是他们日常出行最快速、便捷的方式。换成汽车,他们需绕道60多公里才能跨越北江,到镇上接小孩放学回家。
  连江口镇没有通往北江西岸的桥,却有两座1950年代建成的桥墩。去年6月底,黄江波作为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进驻连江口镇,他自己也数不清已经来岸边看过多少次灰扑扑的桥墩,“这座不存在的桥会出现在我们的梦里。”他说,如果人生中能够建一座桥,工作队的成员们都希望将它建在连江口。
  让“梦之桥”连通三个村和连江口镇,是黄江波和其余9名驻清远英德连江口镇工作队队员三年驻镇帮扶工作的梦想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桥,如同奔赴广东全省1127个乡镇的每一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连接村与镇,连接城与乡。
广州“代培”连江口“优生”
  “2022年2月20日,天气很冷,内心很热。”黄江波的朋友圈更新了3张照片,9名中学生分别在连江中学和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拍下合影,代表着驻连江口镇工作队实施的“优生代培”计划正式落地。付海棋等9名连江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排名前三的同学开启了在广州的校园生活。
  罗八妹说,女儿付海棋在初二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中排第二。这学期刚开学,罗八妹等9名家长被老师召集到学校开家长会。听说女儿有机会去广州上学,罗八妹自然激动,随即是担忧。“小孩从没离开过我们。”母亲的担心包含方方面面,除了女儿能否适应在广州的学习生活,罗八妹还有另一重隐忧,“我们能负担得起在广州读书的费用吗?”
  家长的担忧,工作队都考虑到了:除了从办公经费中省出学生们的部分住宿费外,连江中学所有55岁以下的老师也将轮流前往广州,“既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们也能到中大附中学习,提升授课水平”。陪读家长的排班方案则由9位家长自行拟定。
  黄江波介绍,工作队计划用3年时间振兴连江口的基础教育,实施农村名师培养工程、教育名家弹性引进工程、连江儿女培优工程、中小学美育体育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半年来已先后选送31名教师到中山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培训交流。”在连江口中心小学成立的马翠微工作室由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马翠微领衔,目前已组织3轮大规模教师培训。
村民进佛山城治病
  “教育让人看到希望,医疗让人不至于绝望。”加强镇域医疗服务是驻连江口镇工作队又一项工作重点。日前,连江口社区的小豪被送往佛山市中医院进行手术。他今年10岁,患有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高弓足,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变得和大家一样”。今年,他迎来了希望。
  收到“手术顺利”四个字,工作队所有成员大大松了一口气,纷纷把这个好消息转发出去。除了连江口镇的人们,小豪的近况还牵动着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的党委书记潘柱升——他将3万元汇至医院,用以资助小豪的手术费用。
  “今年大约还会送20个患病村民过去治疗。”工作队派驻下步村第一书记蔡炯福介绍,各村收集病例后将交由医院研判,优先救助急症、可医治患者以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患者。
  “我们将努力把连江口的教育和医疗振兴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据悉,工作队还积极推动连江口镇与佛山市卫健局、佛山市中医院结对共建,佛山中医院各党支部与9个村结对共建,培训村医队伍,提升当地医疗水平,集中为患重大疾病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构筑防止因病返贫防线。
车尾箱带货超12万元
  工作队共10人,分别来自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接待办、恒健控股公司、省农行等单位。除此,他们还有3位“编外”队员——连樟村3名党建专干,他们由结对帮扶的紫南村出资招聘并培训。
  每逢广州亲友来访,王国瑞、田思劭等队员都乐得化身为连江口的旅游推广大使,带领大家游览美丽乡村景色,到连樟村的商业街上选购手信。周末返回广州时,队员们的后备箱里也总是满满当当:全是村民们自种的蔬菜或手工制品,由返城的工作队员代为销售。半年过去,驻连江口镇工作队的“车尾箱微物流”帮助村民累计销售富余农产品金额超过12万元。“车尾箱随手一带,却挺有效果,这些钱都实实在在进到了老百姓的腰包。”工作队派驻连樟村第一书记李剑辉笑道。
  “一切为了(乡村振兴)工作”,工作队时刻惦记着自己的驻镇使命。他们将宿舍选在了粗石坑村,直接扎到村里,与村民吃住在一起,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黄江波在办公室墙上挂了工作队的十项纪律,“到村委饭堂或村民家中吃饭要付钱”“办公用品有旧的用旧的,没旧的用便宜的”……语言质朴简练,却是工作队成员一致决议的。
  驻镇之初,工作队调研各村饮水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