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云安“稻稻肥”轮作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2月26日版次:08
  雨水节气刚过,下雨更多,草木返绿,忙碌的春耕开始了。
  云安区六都镇上六村的“稻稻肥”轮作试点项目现场,田野中盛开着成片的紫色小花,紫色如星子般点缀在青绿之上,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而农户正忙着把这些小花翻耕压底,这是为什么?
  村民严阿姨介绍道。原来,这些小花叫紫云英,是一种天然的有机绿肥,植株被翻耕压在泥土之下后腐烂发酵,能够分解出丰富的营养物质。
  “我去年冬季田里就播种了紫云英,现在对田块进行翻耕后准备春播,紫云英用泥土覆盖后两个星期左右就能转化为有机肥。”严阿姨高兴地说,“紫云英作肥料,改良土壤,不用施那么多化肥,田也松透些,水稻都生长好些。”
  紫云英作绿肥正是云安区大力开展的“稻稻肥”轮作试点工作的一环。
  去年,该区选取易管理、适应性强、可作有机肥的油菜花、紫云英作为轮作作物,在晚稻收割后利用冬春闲置农田播种油菜、紫云英共3220亩,今年早稻种植前将油菜、紫云英还田用作绿肥,这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土质,保护和提高耕地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3220亩绿肥可减少施用化肥约29吨,可使水稻增产约112吨,新增经济效益约74万元。通过种植绿肥,有效节省了双季稻种植的肥料成本,减轻了养分流失风险,改善土地环境质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稻稻肥”轮作是云安区为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护和提高耕地地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接下来,云安区将一以贯之地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强化质量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六都镇农业水利站农艺师廖濡钰介绍,播种紫云英能大大提高土壤生产力,每亩绿肥可减少氮肥使用量4-5公斤、磷肥使用量3-6公斤、钾肥使用量2公斤,水稻每亩增产35-45公斤,减轻农资的负担,减轻环境的压力,增加农户的收益。
  廖濡钰表示,紫云英作为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改善土壤,有效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稻田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洪铭 杨菲菲 罗燕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