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绘就“产业兴农”美丽画卷

中新广州知识城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28日版次:03

  新龙镇麦村村石牙顶天池成为广州东部生态旅游网红打卡点。

  南方农村报报记者 喻淑琴
通讯员 孙旭东 叶茜 黄于穗

  走进山脚下的黄埔区新龙镇,品名厨粤菜佳肴、赏传统貔貅舞,特色乡旅让游客乐不知返。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新龙镇近年来充分发挥小城镇连结城乡作用,依托全区产业基础优势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辐射带动,与龙湖街、九佛街等共同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如今,知识城已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挺进,一幅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田园城市此处风景独好
  家乡变美了,这是在知识城生活的村民们最直观的感受。
  “过去最担心大暴雨,现在村里把道路修好了,谁家都不用担心被水淹了。”谈起村子的改变,村民温燕怡十分欣慰。她所居住的均和村靠近金坑河,在河道未整治前,一旦下大雨,整条村以及下游辖内村庄都会水浸。而今,该区拓宽金坑河道后,类似的烦恼再也没有了,且依河建成两岸绿道,美化绿化提升一河两岸环境。天气好时,温燕怡会招呼三五好友到绿道上骑行,一路山清水秀,尽是藏不住的欢声笑语。
  在去年底广东“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评选中,横跨新龙镇的广汕公路黄埔段榜上有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最好注解。新龙镇麦村村石牙顶天池成为广州东部生态旅游网红打卡点;龙湖街迳下村打造稻田花海、瓜果种植基地、林趣园和水上运动体验中心等生态体验景点;平岗河、纳米农业公园与九佛街莲塘古村等串点成线,开发知识城首条水陆联游路线……各式乡村旅游在知识城蓬勃兴起。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将近12年的开发建设,如何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如何让建设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知识城给出的答案,就在“产业兴农”里。
  以开益无土栽培精品科技农业产业园为例,这个产业园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全部采用无公害无土立体栽培,依靠设施农业摆脱了天气的影响,全年无休。番茄、青瓜等多种农作物,既供游客采摘,也对外销售,创收十分可观。
  在迳下村,村农田被集约化管理,实施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迳下纳米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在莲塘村等特色古村落,惠农中心、火车餐厅、酒店民宿、图书馆等以农业为内核的特色服务业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科学城集团、知识城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区属国企也纷纷下乡,带动多条村围绕区域特色发展优势农产品,构建覆盖配送、物流、储藏、加工和观光休闲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有力推动黄埔区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居民“菜篮子”稳住了,“黄埔菜”品牌打响了,村民“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以迳下村为例,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26万元增加至2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8000元增长至28000元。
“乡雁”归巢扎根故土创富
  在麦村村民吴伯湖看来,麦村越来越有人气了。
  麦村村粤菜传统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以来,麦村村涌现了100多位大厨,其中包括一批“粤菜师傅”,不少厨师在全国各地星级酒店担任过总厨。2021年,麦村村获评“广州粤菜师傅名村”。时至今日,麦村村粤菜传承仍遵循师徒制,一代代把手艺传承下去。
  乡村旅游的商机吸引了不少过去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到村里。学有所成的村民回村开办各类农家乐,咸鹅、鹅汤糍、柴火鸡饭等都是特色菜色。“我们麦村村变化真的很大,现在回村工作不比在外差。”麦村最早的粤菜师傅吴锐锋感慨。
  据吴伯湖介绍,现在村里已经有农庄近20个,年产值近800万元;士多店25个,年营业额700多万元。
  除了归巢“乡雁”,大批涌现的乡村振兴人才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动能。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拓宽人才招录渠道等举措,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知识城的热土上历练成为新型农民队伍,仅迳下村就组建了一支48人的高水平乡村振兴团队。
古村传承文化焕发新活力
  擦亮知识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知识城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在新龙镇,已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5个、文化站1个、文化室11个。通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尤其做好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
  吴焕东是新龙镇大坦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舞的第六代传人。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大坦村貔貅舞队正式成员已有40人,并且多数是青少年。“组建这支舞队,传承非遗文化,镇、村里给了我很大支持。”吴焕东表示,得到各级支持鼓励,舞队的日常运作系统化不少,建立了细致严格的训练制度。每逢周末晚上,锣鼓声响起,舞队成员便自觉到村中祠堂集中训练。
  令吴焕东自豪的是,舞队经常在省、市、区各级文化活动中亮相,是黄埔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
  红色文化是知识城乡村文化振兴的另一个着力点。作为革命老村,迳下村流传着东江纵队无数的英雄故事,当地结合东江纵队革命史迹,打造文化旅游路线;新龙镇利用洋田村佛子庄、均和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推出2条“家门口·学党史”红色行走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新龙镇麦村村石牙顶天池成为广州东部生态旅游网红打卡点。

上一篇:从一颗红色种子出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