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产业添活力 老区换新颜

梅州打好特色产业牌,一季度实现农业产值61.59亿元,同比增长5.5%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5月31日版次:08

  梅州市首个“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里禾苗葱葱。

  稻花香里可养鱼、金柚仓库能致富、自家门口好就业、城乡面貌展新颜……近年来,革命老区梅州市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用“红色”和“绿色”做好经济发展大文章。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梅州共有2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17个农业品牌入选2021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数量居全省第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特色农业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因地制宜◥>
创新种植养殖方式

  春日里,位于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的梅州市首个“稻鱼共生”示范基地,流水淙淙,禾苗葱葱。而这500多亩绿油油的稻田,即将迎来新的客人——“鱼苗”。
  “让稻田为鱼提供庇荫和浮游动植物等有机食物,鱼则可以发挥食虫、松土、增肥等功能,促进水稻生长。”该基地技术员薛伟民说。在“稻鱼共生”的绿色生态系统里,产出了环保又美味的大米,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就业。“我们会聘请周边村民过来帮忙,每年大概1500人次。”该基地的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提高农业种养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梅州创新种植养殖方式,除了“稻鱼共生”,还有“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稻薯轮作”“烟稻轮作”等一田双收的种植养殖模式,以及“树上结果、树下养鸡”的生态循环林下经济,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益,串起绿色生态致富链。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梅州地区全市农业总产值61.59亿元,同比增长5.5%,呈现农业稳步增长的趋势。2021年,梅州7个产业园入选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1月,梅州37个生产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九批),是广东省此次获认定生产基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因势利导◥>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在梅县区桃尧镇的桃之源合作社仓库,90后客家妹子廖玉兰已经习惯通过直播销售金柚。
  “直播能让更多客户了解咱们梅州的金柚,销售环节更加简单、快捷。”廖玉兰说,这两年通过网络直播销售金柚,不仅销量增加了近五成,连价格也比批发销售时翻了一番。
  近年来,梅州深入基层给新农人进行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培训,培育新型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并通过“金柚开采节”等大型活动持续擦亮金柚品牌,让“金柚经济”步入发展高速路。
  梅州还积极引导种植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据了解,目前,梅州共有2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成功创建11个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2021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名单中,梅州共有217个农业品牌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丘锐妮
  梅州市首个“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里禾苗葱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