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每日辗转在卡口与居民楼间 运送生活物资超千件

增城村民“好姐”在防疫最后一公里当志愿者: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17日版次:04

  虽然年纪偏大,但张群好认为自己一点不输年轻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煜
通讯员 谭凤玲

  早上7时30分,准时从增城出发;8时30分到达海珠区集合点,换上防护服;9时准时上岗,在海珠区管控区内一个网格持续奔波;19时许交班,乘坐大巴返回增城集中居住点。
  自11月4日起,这是51岁张群好的每日志愿者生活。
  张群好是增城区派潭镇高埔村人,她和同来自增城区的44名志愿者一起,在管控区内服务第四网格的3000多名居民。“网格内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的重任在我们身上。”张群好说。张群好和她的伙伴们是海珠区防疫志愿者的缩影,他们是防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有了他们,防疫工作才切实落地。
   早晨7:30
45名志愿者服务3000居民

  早上7时30分,张群好和伙伴们一起坐上了前往海珠的大巴。
  张群好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大家都喜欢叫她“好姐”“好姨”。11月4日凌晨4时,增城区派潭镇接到支援海珠任务,镇、村两级组成的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镇上一发出征集通知我就报名了,但他们说我51岁了,没要我。”突击队以28-35岁的年青人为主,张群好一开始并没有入选,后高埔村一队员因故不能成行,张群好才“替补上场”。
  经过培训后,张群好被分派在海珠区南洲街道第四网格,与其他44名支援队员一起,分4个班次为网格内3000多名居民服务。
  “每天的工作可能都不一样。”张群好说,每天早上坐上大巴,副领队就会将各班次人员的工作安排发到微信群里,“我们就会知道今天每个人的工作是什么”。
   上午9:00
1小时将居民网购食物送到家

  管控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所有外来物资送到管控区的卡口处,由网格点内的支援人员运送到网格点并分发到居民手中。
  每天早上9时许,张群好就和队员一起,拉着手推车,将属于第四网格的“货”全部拉走,“都是居民在网上超市买的生活用品和肉菜等”。
  管控区的卡口离张群好负责的网格约2公里,每日的物资超过1000件,张群好和伙伴通常要走几个来回才能将“货”全部拉走。拉到网格后,张群好和伙伴又按照地址和门牌号分放在相应的货架上,随后打电话通知居民下来指定的取货点取货,有特殊情况的居民则由张群好们将物品送上门。
  她所在的后滘社区属于老城区,巷子窄、楼房多、没电梯。刚开始的一两天因不熟悉网格的情况,加上经验不足,张群好和伙伴的配送分拣速度很慢,“甚至影响了居民使用。”提及此,张群好不免内疚,“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我们流程都理顺了,早上9点多送到卡口的肉菜,我们10点左右就能通知居民下来取。”她高兴地说,11月11日,她给一户居民送冷冻鸡肉和鱼,“居民取货时冰都没有化。”
  城中村内居民做饭主要使用罐装煤气,张群好用手推车将五六十斤的煤气罐拉到楼下,居民下楼搬运,遇特殊情况的居民,则由年轻的队员扛上楼。“几十斤的米也是这样运。穿着防护服干活,容易出汗,N95口罩有点闷。”
  在这里,每一位支援人员都充当快递员的角色,“我一个下午可以送100多件快递呢!”张群好自豪地说。
   中午12:30
服务时充当心理疏导员

  12时许,张群好到位于后滘西大街57号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这里是增城区全体支援人员在南洲街道的临时指挥部,园内的草坪和石凳则是张群好们的“饭桌”和“椅子”。“我们都坐在公园的草地上吃午饭,吃完休息一会就继续干了。”
  后滘社区的居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为了配合防疫工作,多数居民已半个多月没有出过家门。“他们都是在广州打工的,每次我们做核酸、送物资时,他们总会问什么时候可以去上班。他们也很辛苦,交房租养老人小孩都要花钱。”张群好为居民服务时充当了“心理疏导员”的角色,“我跟他们说,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家人才有希望。”
  网格里的特殊群体是张群好重点关注的对象。针对不会使用手机购买生活物资的老人,张群好总是耐心教导,直到他们成功下单。
  网格内的孕妇张群好更是特别关照。“我们网格内有2名孕妇都是孕25周,她们第一次取货时我就和她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张群好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孕妇情绪容易波动和紧张,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如果当天在配送点取货时见不到面,我就会给她们分别打个电话,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有没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这样我也才会安心。”
   晚上7:30
筑牢生活保障最后一公里

  “辛苦了,晚上就拜托你们了。”19时许,张群好吃过晚饭后和网格内的社区工作人员交班。“白天是我们突击队负责保障,晚上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响应居民的需求。”张群好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待交接完当天所有的工作事项后,一天的工作才算正式结束。
  11月16日已是张群好参与支援任务的第十二天,虽然疲累,但她认为自己由开始的不懂已变得熟手,不论是网格内的楼宇分布,还是自我防护的动作要领,都已烂熟于心。虽然年纪偏大,但张群好认为自己一点不输年轻人,这点也得到年轻伙伴的认同。“年纪大不是问题,体力好就可以。跟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会更热情,也更有冲劲。”张群好笑说。
  和张群好一样,奔赴在海珠区抗疫一线的增城突击队员有数百名,他们奔走在最后一公里,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目前,增城已征集后备力量,轮换各批突击队员,以保证队员的基本休息。被问及是否还愿意参加抗疫支援工作时,张群好回答得毫不犹豫:“只要他们不嫌我老,我一定参加!”      (跟题编辑 黄婵)
  虽然年纪偏大,但张群好认为自己一点不输年轻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