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压岁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1月21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法院判决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压岁钱8800元。(1月19日澎湃新闻)
@戴先任: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理直气壮地将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一些父母还不懂得保护孩子的正当权益,不能厘清与孩子之间的权利边界。此前也曾发生了孩子因为父母挪用自己的压岁钱而将后者告上法庭的事情。
压岁钱的归属事小,亲子关系的“分寸”事大。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家长要认识到,不管是孩子的压岁钱,还是孩子自身,都不是家长的“私产”,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家长不要逾越了权利边界,否则这样也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压岁钱”归属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关系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如何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此事并非小事,需要父母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用好“情理法”,这样也才有利于尽好自身的监护责任。
@汪代华:长辈向晚辈赠送“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孩子的压岁钱不仅是大人的“心意”储存,也是孩子的“自主钱”,把孩子的压岁钱当成自己的钱,随便擅自使用或者没收要回不但涉嫌违法,而且会造成信任危机。“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告诉我们大人应该言而有信,取信于孩子,随便没收压岁钱,就是言而无信,得不偿失。
虽然是未成年人,但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都有获得财产的权利,而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就是一种财产赠与,无论是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独立接受赠与,还是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代为接受赠与,接受赠与的行为都具有法律效力,且未成年人拥有压岁钱的所有权。父母等监护人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孩子管理使用好压岁钱,维护好孩子的压岁钱权益。
@丁慎毅: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协议。明确法律规定压岁钱归孩子所有,收压岁钱的决定权、保管权以及压岁钱的使用权,由孩子自主决定,但要附加相关条款。比如,直系亲属给孩子的压岁钱,是因为孩子讨长辈喜欢,这些钱属于孩子情感贡献的回报,孩子要懂得感恩。对于父母朋友、同事等给的,是因为父母与别人的礼尚往来,钱虽然给了孩子,但要孩子知道,这并非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使用这部分钱要征求父母意见。
当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压岁钱。比如,不收高额压岁钱,避免成了孩子父母的一种压力和负担。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和公益行动。比如把钱存起来日后用在学费上,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财观念,帮助他们学会选择和规划。或者用在做公益上,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孩子对社会的初步认知感,锻炼孩子的沟通协调能力。
如果家长们都能这样来做,这无疑是一堂融合了法治、情感、传统、理财的家庭教育课,对孩子来说,这样一堂课,才是最宝贵的压岁钱。
上一篇:
在年味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下一篇:
疫情影响仍在 乡村如何应对
上一篇:
在年味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下一篇:
疫情影响仍在 乡村如何应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