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柑桔产业如何突围?

产量饱和,效益下降,危险性病虫害威胁重大,大批果园陷入经营困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3月25日版次:07

  3月22日,第六届中国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南方农村报记者 戴甜甜 翟振川

  中国柑桔规模居世界首位,总产占世界总产25%以上。2021年,全国柑桔产量为5595.6万吨,近10年产量增加78%。历经多年发展,柑桔产业“由小变大”,正进入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期,迫切需要加快全产业链升级,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2日,第六届中国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多位专家就产业趋势进行研判,并提出发展意见。
适度控制规模
  作为中国第一大水果,柑桔总量超饱和,人均占有量32公斤,超过世界平均12公斤。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长郭小强致辞表示,推动柑桔产业发展一要控规模,做好柑桔产业经济研究和规划布局;二要提质量,获得差异化的市场优势;三要降成本,推广使用适宜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四要延链条,拓展柑桔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文创科普、研学劳动等新业态新模式;五要打品牌,培育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六要抓营销,找准目标市场,建好销售渠道。
  2022年南宁沃柑种植面积92.7万亩、产量251.3万吨,占广西沃柑面积产量50%以上,占全国沃柑面积产量约三分之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沃柑看武鸣。”南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欧桂兰介绍,近年来南宁以全国最大沃柑产区为定位,建设最具特色的优质晚熟杂交柑桔产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结构调整,加强品牌推介助力结构调整,塑造南宁柑桔新形象。
  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湖南省柑桔协会会长邓子牛介绍,中国宽皮柑桔、柚类排名世界第一,然而,国内柑桔单产居中等水平,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柑桔产业存在盲目跟风,乱引品种;乱繁乱调,假病劣苗泛滥;匆忙栽种,建园基础低;危险性病虫害威胁重大;柑桔产销矛盾突出;商业理念淡泊,品牌市场薄弱等问题,需要控制规模,提质增效,理性选择品种,种好每个果园,全力拓展市场。
优化品种结构
  广西柑桔产业规模大,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单产居全国首位。2022年广西柑桔种植面积948万亩,产量186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8.37%。
  正在进行产业洗牌的广西产区,如何过好当下,面向未来?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邓崇岭指出,广西呈现出鲜果基本满足周年供应、规模化果园逐年增多、部分柑桔品牌知名度高以及种植效益较高等区域特点。与此同时,当前,广西柑桔产业面临生产效益呈下降趋势、新品种少、病虫害高发、果农老龄化、销售加工环节薄弱等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发展。
  对此,他表示广西柑桔产业需要理性发展,重在提质增效。在种植管理中,应加强柑桔新品种选育,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柑桔黄龙病等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同时,重视轻简化栽培,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实现柑桔标准化生产,从而全面提升果实品质。
  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素峰认为一切品牌的传播是基于产品,但产品的基础还是品质,小农户做不出品牌,但种出优质的果品在产地同样能卖出优质的价格。
  据了解,广西有成规模栽培的柑桔品种约65个,在行情普遍低迷时,它们的发展前景是当前广大果农最关注的要点之一。
  沙糖桔与金秋沙糖桔、普通金桔与脆蜜金柑、沃柑与无核沃柑……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研究员区善汉对比分析了不同柑桔品种的前景。如沙糖桔产量过剩,优质果比例降低,需谨慎发展,等待复苏机会,而早熟、效益较好的金秋沙糖桔可适当发展,以及价格好的桂柚1号、脆蜜金桔等品种可在适栽区发展。
及时淘汰病树
  柑桔黄龙病和溃疡病是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病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柑桔溃疡病发病提早。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琼光指出,要采取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他建议,要做好检疫、清园、控梢和喷药四大举措,严格控制侵染来源,利用修剪与控梢技术,树体营养促控技术,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等综合防控技术。
  在2018-2019销售季,广西沙糖桔到达高峰后直线回落,目前绝大部分沙糖桔果园陷入经营困境,入不敷出。而沃柑种植效益也自2019-2020销售季起缓慢下降,掉下神坛。同时,广西两个大宗柑桔品种均不约而同地面临黄化问题,“砍不砍,换不换,产业如何突围?”成了摆在广西沙糖桔、沃柑发展路上的一大关卡。
  邓崇岭认为,柑桔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下一步要做强产业,广大果农不能失去信心,用心管理终能看到曙光。对于淘汰病树,要按照黄龙病的发生规律执行,感染黄龙病比例过高的果园、失管果园不能保留,该砍就砍。此外,一些不适栽培区的柑桔品种也不宜继续发展,如桂北灵川以北等长年受霜冻影响的小气候区,要坚决淘汰。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义贞表示,砍与不砍要从经济效益评估,对于大种植公司,没有效益就要及时淘汰更换,金穗的底线是低于3000元的亩收益就要考虑砍不砍了;其次,要重视农业科技应用,他表示当今要想在农业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懂得“靠科技”,利用现代的技术装备农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最后,要全力以赴,打造柑桔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广西桂橘世家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军安也表示,柑桔能创造经济效益时就无需考虑砍还是不砍的问题。“要盈利,建园时就要考虑周到。”陈军安指出,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保证品质是小基地、小农户的生存之道,对此他将种养结合,以节约营养、植保成本,增加效益。
  广西柑桔行业协会会长许立明指出,当前黄化果园大量存在。除了黄龙病会引发黄化,还有病毒病(衰退病、碎叶病),真菌等造成的烂根黄化,甚至半失管造成的营养不良也会黄化。
  然而,一些地区在黄龙病广泛传播后,出现了给果树打黄龙病吊针的一套“治黄”办法,不仅效果不明确,甚至有可能违反《农药管理条例》。他曾走访一个夫妻两人打理的80亩的果园,从2014年至今,只要园子里出现黄化树,就会第一时间清除病树、补种新树,直到现在果园非常健康、优质,实现了持续盈利。
  3月22日,第六届中国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