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多种蓝耳流行毒株共存 疫苗研发瞄准四大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蔡雪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3月25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子民

  蓝耳病(PRRS)对养猪业影响重大,是引继发病最多的疾病。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猪蓝耳病防控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蔡雪辉表示,通过疫苗净化和根除PRRS是防控的最终目的,蓝耳病疫苗产业竞争激烈,产能接近饱和。
  蔡雪辉研究员介绍,近年来类NADC毒株的出现,加快了蓝耳病变异速度。从毒株的流行趋势来看,近年来主流毒株已由高致病性毒株逐渐变为NADC30-like毒株,2020年以来NADC34毒株的快速崛起、二者与HP-PRRS三足鼎立的态势。
  放眼全球,中国和北美是蓝耳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也是蓝耳病活疫苗使用最为频繁的地区,而欧洲使用疫苗品种单一,免疫次数较少,蓝耳病的控制相对较好。我国则蓝耳苗毒株众多,80%以上的猪场使用经典株活疫苗,17%左右的猪场使用高致病性活疫苗,由于蓝耳病活疫苗的使用不当,导致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重组、潜在感染或传播、免疫干扰等问题。蔡雪辉还指出,研究发现有类NADC30毒株与活疫苗毒株重组的情况。从有效性来看,现有疫苗对NADC30-like或NADC34毒株保护率只有60%左右。
  当前,行业内再次将目光投向灭活苗,从目前市场的应用效果看,灭活疫苗是有效的,并且近年来灭活疫苗的销量不断攀升。另外欧洲有些国家长期使用蓝耳灭活苗,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控作用。蓝耳灭活苗加强免疫可大幅提升母猪的主动免疫,也可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同时因其佐剂诱导的天然免疫也不容忽视。但做好灭活苗需要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问题,如佐剂、灭活方法、免疫增强剂等。
  蔡雪辉指出疫苗免疫是防控PRRS手段之一,研发高效广谱的疫苗是未来出路,疫苗免疫的目的是净化和根除该病。但同时要注意疫苗使用的两面性。他认为,疫苗的滥用是加快PRRS的变异复杂性的原因之一;多苗混用增加PRRS防控复杂性,仅靠疫苗防控PRRS是不现实的,疫苗研发的脚步追不上病毒变异的翅膀。
  蔡雪辉分享PRRS疫苗发展的四个方向:1、未来PRRS疫苗能刺激较好的天然免疫应答;2、未来PRRS疫苗要刺激更强的体液与细胞免疫;3、未来PRRS疫苗可以提供更广的交叉免疫保护;4、未来PRRS疫苗是具有标记的DIVA疫苗。蔡雪辉指出,据《农财宝典》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猪场目前蓝耳苗的普及率约为66%。因此,如果按照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6.7亿头,66%的免疫普及率来算,蓝耳苗的实际市场体量应该在30.95-44.22亿元区间(以7-10元/头份测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