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打响品牌丰富业态 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在仁化县红山镇启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01日版次:07

  3月31日,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启动。 李玉峰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千年韶州美,一品韶茶香。3月31日,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举行。随着《请茶歌》《月姐歌》节目的轮番上演,韶关大地春天蓬勃朝气、茶农丰产丰收心情得到尽情展现,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由韶关市人民政府指导,韶关市农业农村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茶品牌,丰富茶业态。省、市、县各级政府干部和茶行业专家学者、协会代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韶关茶经济,共话韶关茶发展。
赴一场韶美春约
  三月茶香遍南粤,全省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是韶关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富民兴村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提升韶关茶的影响力,实现特色产业提效、生态保护提质、群众增收提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国威充分肯定道。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韶关万亩茶园吐露新芽,添上无尽春色。韶关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谢祥腾表示,作为广东农业大市、著名茶乡,韶关市依托生态优势和地域特色,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茶品牌,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茶罐子”。截至2022年,韶关市茶叶种植面积8.4万亩,年产值10.65亿元。“接下来,将从政策扶持、产业集群、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做大做强全产业链条,推动韶关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活动现场,八位“善美韶农”推广之星共同上台推介韶关茶。这是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组建的一群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也是全省首支“善美韶农”推广之星队伍。“我们将担当起推广家乡农产品的使命,讲好韶关茶故事,助力韶关茶走向全国。”
白茶收藏价值趋高
  韶关白茶汤色纯正、口感清香,近年来走俏市场,收藏价值趋高。启动仪式上,韶关白茶进行慈善拍卖。三款拍品起拍价为8000-12000元不等。经过多轮激烈竞拍,由仁化县烟竹村黄岭嶂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捐赠的今春头采茶芽头王(又称白毛尖)以36000元成交,由仁化县红山镇国粤天香茶叶加工厂捐赠的2022年韶关斗茶大赛冠军茶(国粤天香1号)以37000元成交,由仁化县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捐赠的十年顶级老白茶以39000元成交。
  “本次拍卖共筹得善款112000元,成交价高出预期!”红山镇镇长叶琪望表示,本次善款将用于红山镇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希望消费者通过拍卖了解茶叶的真实价值,进一步激励广大茶农、茶企种好茶、制好茶。
  白毛原种,千年韵味。仁化白毛茶生产历史已有1200年,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为贡品,是韶关茶对外推介的一张靓丽名片。
  “仁化县地处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原产地极佳的生态资源,赋予了仁化白毛茶芽头肥硕、银毫满披、滋味甘醇、带兰花香的优异品质。”仁化县委副书记刘海旺介绍,目前仁化县茶园种植面积1.43万亩,开采茶园面积1.14万亩,年产量约860吨,初步形成集茶叶标准化种植、工厂化加工制作、茶园观光、采摘制作、茶旅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茶旅融合促振兴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韶关茶系列战略签约。“省农科院将大力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围绕韶关茶产业特别是韶关白茶的新品种选育与种苗繁育、生态种植、构建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研发高品质的创新茶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培育知名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与服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易干军表示,省农业科学院将与红山镇强强联合,共同推动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仁化茶叶主产区和仁化白毛茶原产地,近年来,红山镇着力构建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乡村旅游呈现起蓬勃发展之势。
  为深入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建成广东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韶关市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红山镇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将中国白毛茶原种园、半岛茶园等各大景点串珠成链,在本次活动上正式推出白茶小镇茶旅线路。“欢迎大家来红山赏茶、采茶、品茶,体验茶乡慢生活!”叶琪望向广大游客发出热情邀请。
  3月31日,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启动。          李玉峰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