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钟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15日版次:13
| 小说芳菲 |
  槐爷没想到今天柳乡长会请他喝酒。酒是普通的高粱酒,但槐爷心里很得劲。回到槐村的时候,槐爷心里还在琢磨柳乡长的话,愈发觉得今天的酒喝得值。
  柳乡长交给了槐爷一个任务,艰巨,但槐爷浑身的细胞都为此兴奋。
  站在村口,槐爷放眼望去,槐村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田野焉秋秋的,没有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光落在近处,地里杂草丛生,杂草比麦苗还旺。地里见不到人,听不见鸡鸣狗吠,整个村子一片沉寂。已经是中午了,好些人家的屋顶不见一缕炊烟。唉!还有村小学校,以前多热闹啊,现在大门关了,操场上都长满了草,掉满了鸟粪……
  来到村中那棵老槐树下,槐爷停了下来。槐爷浑浊的目光抚摸着老槐树,慢慢往上移,最后停在了那口大钟上。一缕光,在槐爷眼里闪了一下。
  那口大钟有年头了,槐村人叫它“报信钟”,遇到紧急情况才敲。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挂在老槐树上的,在村人们的记忆里,那口大钟一直都挂在老槐树上。后来,老槐树死了,老死的。槐村人就用三根小脸盆粗的大槐木做个三角木叉,立在老槐树旁边,把大钟挂在上面。
  老槐树死了,但槐村人一直留着它。
  “今天得敲响报信钟了!”槐爷突然这样想,一种什么力量,在槐爷身体里涌动。槐爷已记不清报信钟多少年没有响过了。
  父亲在世时,槐爷听他说过,报信钟救过全村人的命。当年一队日本兵快到村口了,一个人赶紧敲响了报信钟:“当!当!当!”浑厚响亮的钟声穿透了槐村的每个角落,槐村人得救了。那个敲钟人,就是槐爷的爷爷。
  后来,槐爷当村支书的时候,也敲响过一次报信钟。他亲自敲响的,“当!当!当!”槐村人躲开了一场汹涌的洪水。
  槐爷伸手抓住连着钟锤的粗大的绳子,轻轻拽拽,还结实。槐爷很满意,绳子是三年前换的。每隔几年村里都会换一次绳子。
  槐爷“噗”地往手心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双手紧握绳子,猛一拽,大钟发出“当”的一声。又一拽,又发出“当”的一声。槐爷不停地猛拽绳子,“当!当!当!”的声音在槐村上空回荡、盘旋,唤醒着人们久远的记忆。在钟声的召唤下,一些老头老太太从一个个安静的院子里走出来,往老槐树下来了。
  最先到的是奎爷老两口。奎爷茫然的目光投向槐爷,问:“老书记!敲报信钟干啥?咋啦?”虽然槐爷早就不是村支书了,但槐村人还是喜欢叫他“老书记”。
  槐爷看着奎爷老两口,说:“等着,过一阵有重要的事情跟大伙儿说。”说着,又用力猛拽一下绳子,大钟又发出“当”的一声。
  报信钟确实有用。接着,根子爷老两口来了、麦子爷老两口来了、杏婆来了、桂婆来了、王老憨来了、麻柳爷来了……槐爷看了看,十六个老头老太太。心里叹一句:“槐村就这点人了?”又用力猛拽一下绳子,大钟又发出“当”的一声。
  一会儿,李三娘老两口、柳爷老两口又来了。
  “就这点人?”槐爷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问,心里隐隐作痛。
  “都走了。去城里了,哪还有人。”奎爷说。槐爷沉沉叹口气儿:“唉……”
  都催槐爷说事情。老头老太太们心里都紧张,没有紧急事情,槐爷不会敲报信钟。
  槐爷清一口痰,开始说事情。说柳乡长找他说的事,乡村振兴、公司投资、种养基地、加工厂、农家乐……听着听着,老头老太太们也开始明白是咋回事了。
  “都朝城里跑,可城里再好,也是人家的。槐村才是我们的家啊!”槐爷说,有些动情了。
  “都打电话喊他们回来,说槐村要变了。”槐爷手一挥,又说。
  老头老太太们嘀嘀咕咕,说打电话可以,但他们不一定回来。槐爷说:“说清楚回来的好处,咋会不回来?”顿一下又说:“我首先把大槐他们喊回来。”大槐是槐爷的儿子,五年前两口子就带着娃娃出去了。槐爷想:“只要有人带头回来,其他人就会陆陆续续回来了。”
  槐爷跟大伙儿在老槐树下商议了很久,最后,都说要想方设法动员儿子媳妇回来。其实,谁不想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起过日子呢?
  看着老头老太太们慢慢散去,望着前面一片沉寂的田野,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画,慢慢在槐爷眼前铺展开来……     □刘平

上一篇:图片155

下一篇:逮星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