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别再撕裂 孩子的尊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18日版次:13
| 育儿经 |
  前几天逛公园,一对母子在飞机模型前拍照,孩子大概六七岁。只见孩子的妈妈,大声催促着让小男孩摆各种造型。而小男孩似乎有些腼腆,不是姿势不符合妈妈的要求,就是眼神不到位。妈妈并不理会小男孩那种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营业”的心情,反而有些恼怒地下达着摆各种姿势的“命令”。
  旁边围着一些小朋友,也是等着跟飞机模型合影的。个别小朋友因等不及,便开始催促了。小男孩有些胆怯地问妈妈是否可以离开,而妈妈却一脸不悦地上前拧着孩子的肩膀,把手机递过去,生气地嚷嚷道:“你自己看看,说了多少遍,姿势表情要到位,都是为了帮你拍帅点。就你这样子的照片,怎么发朋友圈?”
  一位女士实在看不下去,上前低声劝说:“有事好好说嘛,孩子再小也要面子的,别这么当众责骂孩子。”可男孩妈妈不以为然,反而回怼道:“屁大的孩子,要什么面子。”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这位妈妈非但不听,反而感觉失了面子,拉起男孩,怒气冲冲地冲大家吼道:“我的孩子,怎么教育不用你们教,少管闲事。”
  无独有偶。一天,同事小刘将她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孩带来上班。整个上午,办公室里就不断地听到小刘催促孩子写作业的声音。同事们开玩笑说:“在学校都还有课间休息的时间呢,这孩子简直太难了。”
  小刘装作没听见,反而更加卖力地给孩子讲作业,以及各种大道理。而孩子则如同小鸡啄米般点头,应着“嗯嗯”,但一做起题来,却又啥都不会了。把小刘气得直跺脚,对着孩子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训斥。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孩子,感到无地自容。
  同样作为小学生家长的同事小王,看到孩子可怜巴巴的,除了上厕所,一直在那做作业。上前安慰小刘不要急,自家孩子也一样。瞬间,小刘如同找到了知音般,拉着人就是一阵诉苦,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将他的隐私与秘密毫无保留地抖了出来。
  小王轻轻拍了拍小刘的肩膀。小刘似乎又想起什么,叹气道:“这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怎么我家孩子就是个榆木脑袋,不开窍呢?都二年级了,拼音还听写错,数学从来不及格,甚至玩个电子产品还能入迷到尿裤子,恼火啊!”
  在场的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孩子还在旁边呢!见其他同事不说话了,小刘这才转过身,继续给孩子讲作业。
  马未都曾在一档节目中说:“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喜欢‘当面教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都喜欢在公共场所直接教育孩子。好像这样做能强化记忆,让孩子‘长记性’。”然而,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父母将孩子的问题,拿出来“游街示众”,实际上,是对孩子自尊的“凌迟”。
  为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虽是人性之本能,但一定要讲究方法。爱,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需要我们花一生去钻研和学习的学问。
□李雪梅

下一篇:对爸妈说“请教”

分享: